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8月~2005年2月,我院采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10例15椎.椎体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置入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充填.结果10例术后24 h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1 d可下地行走,3 d出院.术后第2天常规行X线复查,1例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少许渗漏,未见神经压迫症状.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18.34±3.25)mm,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为(20.61±1.34)mm(t=2.1475,P=0.00);术前骨折椎体中线的高度为(14.40±2.56)mm,术后椎体中线的高度为(19.56±1.28)mm(t=3.1866,P=0.00);术前骨折椎体后缘的高度为(23.88±1.89)mm,术后椎体后缘的高度为(24.47±2.03)mm(=1.2956,P=0.15),均提示伤椎前中部高度恢复明显.后凸畸形纠正范围13°~26°,平均19°.10例随访3~6个月,平均5.2月,未诉明显疼痛,X线示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2.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 d 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临床卜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以内固定治疗为主.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但在我国尚未得到认可,目前争议颇多.我科自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5例老年小稳定型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下地负重、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到伤前水平及减少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方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骨折愈合生物学特征的重视,在AO基础提出了BO理念,这一理念促进了接骨板研制的极大发展。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犬双侧胫骨中段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6/20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创伤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24只健康成年家犬,体质量14.5~21.2 kg,雌雄不拘,用于制备双侧胫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锁定加压钢板,316L不锈钢制作,由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同等型号AO传统钢板,由马特仕(上海)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将实验动物小腿胫骨右侧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作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6周获取骨标本分别行X射线、光镜、微血管造影观察和钢板下皮质骨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 结果:①X射线观察:两种接骨板固定组骨折断端均良好愈合,实验组有较多的骨痂,对照组板下皮质骨见吸收、变薄现象。②光镜观察:对照组钢板下较早出现明显的骨吸收腔,大多骨细胞结构破坏;实验组钢板下未出现骨吸收腔,大多骨细胞结构完整。③微血管造影观察:术后2周,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出现大面积缺血区,并持续到术后6周;术后2周,实验组钢板下出现较小范围的缺血区,但微血管走行及分布紊乱,到术后6周,缺血区基本消失,微血管走行基本恢复正常。④钢板下皮质骨内微血管面积分数分析:术后2,4,6周,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的1.78,2.26,2.69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 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能保护骨折早期骨膜血供,骨折愈合后期能减轻皮质骨内静脉回流阻力,有利于离心性血流的恢复,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盘龙七片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1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盘龙七治疗组和双氯芬酸钠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口服盘龙七片,1次3片,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25mg,1次1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6周。疗程结束后评定其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及关节压痛、平地行走痛、静息痛、晨僵等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在关节压痛、平地行走痛、静息痛、晨僵等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改善,患者外周血IL-6、TNF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盘龙七片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双开窗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8月.联合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36岁~78岁.滑脱节段:L3 1例,L4 22例,k5 13例.按照Meyerding分类:I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32个月随访.按JOA评分:优28例,良4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9%.术后x线显示所有病例均完全复位或基本完全复位.随访椎间融合好,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理想,能有效地解除神经卡压,滑脱复位后不容易丢失,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以及保守治疗方案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0年,3年收治的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30例,15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案,15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案,髋臼骨折后6个月~20年,人均(3.5±1.6)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即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在手术后1、3、6月进行随访。结果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要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髋臼骨折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采用手术治疗手段置换全髋关节,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一种颈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80例经MRI或CT检查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患者经半年至一年随访,172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5.5%。术中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临床实践证明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9~46岁,平均31.6岁,左膝14例,右膝10例;急性损伤9例,陈旧损伤15例,均为ACL完全断裂。取自体4股腘绳肌,关节镜下行等长重建,股骨端微型钢板固定,胫骨端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参照Lysholm评分及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4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发生,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关节稳定,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法评估,术前评分为(52.65±9.12),术后评分为(87.73±8.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照敖英芳临床判断标准:本组获优16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关节镜下4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可行,疗效确切。术后实施正确合理的功能训练也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疗效评价。方法 7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采用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记录,根据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随诊12~19个月,平均随诊14.4个月;对照组随诊12~20个月,平均随诊15.8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18.8%;研究组的术后12个月L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具有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