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血管源性急性腹痛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检查诊断的32例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的手术和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3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其中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各1例,3例为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5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2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不同血管源性病变及并发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精准等特点,可作为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详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易嵌顿并发肠梗阻腹外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4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斜疝16例(右侧10例、左侧6例),腹股沟直疝1例,股疝3例(右侧2例、左侧1例),闭孔疝2例(右侧),腹壁切口疝2例。疝囊内容物均为小肠,伴大网膜7例(腹股沟斜疝6例、腹股沟直疝1例)。小肠不全梗阻11例,完全性梗阻13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能明确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而且能为临床提供疝内容物的种类、大小、与周围解剖关系等精细信息,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戈谢病一例     
患者女,16岁,因左上腹急性疼痛不适伴发热1个月,腹痛呈持续隐痛伴腹胀收入院.患者自述2007年初出现腹胀,超声提示肝、脾脏肿大,自2010年初腹胀加重.病程中无发热,无关节肿痛及癫(癎)发作史,否认肝炎伤寒、疟疾等病史,家族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平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CTA)进行对比。方法:回顾分析某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主动脉夹层32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后进一步行CTA检查(15例夜间急诊患者先行平扫后于次日进一步CTA检查,其余患者均平扫后紧接着行CTA检查),并进行比对。结果:32例主动脉夹层中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按Stanford分型,A型10例,B型22例。21例典型主动脉夹层中20例平扫可见撕裂内膜片,1例仅见主动脉增宽,增强可见内膜片分隔真假腔内均有对比剂进入,其中内膜钙斑随撕裂内膜移位2例。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平扫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增厚,厚度≥5 mm,增强血肿内无对比剂充盈,呈半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其中7例内膜钙化内移,3例内膜渗漏,5例穿透性溃疡。该组病例中15例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并发4例心包积液,24例胸腔积液。结论:主动脉夹层的确诊需要CT增强,但对于受各种条件所限,患者不能及时行CT增强时,CT平扫可以提示主动脉夹层存在,及时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MR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毛细血管瘤5例进行总结及分析,分析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例椎管内毛细血管瘤,位于脊髓内2例,髓外硬膜下3例,呈等信号或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显著强化,瘤体境界清晰,3例均匀强化,2例强化欠均匀,病灶内可见点状及条状不强化区,为血栓或纤维间隔。3例可见引流血管纵向走行与病灶相连。结论:MRI对椎管内毛细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通过64例皮下软组织脉管瘤穿刺造影分析,阐明了脉管瘤造影的临床意义,总结了软组织脉管瘤几个重要X线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腹部隐睾的显示能力及鉴别其是否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8枚隐睾的MSCT图像,其中4枚隐睾恶变,1枚隐睾发育不良.结果 5例8枚隐睾中3例双侧隐睾,其中2例位于腹股沟区(1例右侧恶变),1例左侧位于左肾下极中线区、右侧位于盆腔(双侧均恶变).2例单侧隐睾,左侧盆腔1例(发育不良),右侧盆腔1例(恶变).其CT征象示肿块以实质为主,肿块长轴多与睾丸下降路径一致,若肿块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并患侧睾丸动脉粗大扭曲则强烈提示恶变.结论 MSCT能检出隐睾并可清晰地显示其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并鉴别其是否恶变,其对隐睾术前定位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归纳国内外胃内异位脾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孝感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位异位脾患者,并以“胃”、“脾”、“异位”和“异位脾”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相关文献,以“stomach”、“gastric”、“spleen”、“ectopic spleen”和“splenosis”为关键词检索Medline、Pubmed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并对病例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就诊原因、内镜特点、确诊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中文文献9篇,英文文献43篇,其中13篇有经病理确诊的胃内异位脾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13篇文献共计报道14例患者,结合本文报道1例,共发现15例胃内异位脾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男∶女=1.5∶1.0。患者年龄分布为26~68岁。15例患者均有因脾破裂而行脾切除术史。14例患者异位脾病灶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体,术前均被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瘤。5例经内镜切除或内镜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1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结论 胃内异位脾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但...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甘露醇对脑体积变化的CT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后,脑室系统及脑池、脑沟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大剂量甘露醇治疗后患的CT表现。结果: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地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的扩大及增宽。结论: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可引起脑体积的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