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评估胆石利通片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口服步长胆石利通片,6片/次(0.45g×6),3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8~10mg/(kg.d),早晚进餐时分次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研究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步长胆石利通片具有较强的溶石排石作用,对胆总管结石、泥沙型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小结石尤为显著,具有明显缓解或消除疼痛、减轻纳差等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步长胆石利通片是目前治疗胆石症较为理想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2.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antiphspholipid antibody,APA)系自身抗体家族.APA分为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C)和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两大类,与之相关的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i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易栓症,其大多数症状都与血栓形成有关[1].近几年来,APA与慢性肝病的关系逐渐引起重视,主要集中于丙肝病毒(HCV)感染及酒精性肝病等 [2,3] 方面,以及与APA相关的血栓性疾病等,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干预,检测肝组织匀浆TC、TG的含量和血清ALT、AST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放免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和炎症细胞浸润,其肝组织匀浆中TC、TG的含量及血清ALT、AST、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浓度和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应用理气化痰祛瘀方干预可改善NASH大鼠炎症活动程度,同时血清ALT、AST、TNF-α、CRP水平也显著降低。结论:TNF-α、CRP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NF-α、CRP水平,控制NASH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剑经  逯海  姚世媛  张斌 《山东医药》2011,51(36):82-83
目的通过临床常用检查法与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法的比较,探讨后者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食道癌(包括癌前病变)患者和45例食管良性狭窄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黏膜脱落细胞行DNA倍体分析,同时将DNA倍体分析、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分别与食道癌术后临床及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DNA倍体分析对诊断疾病准确性分别为67.6%、77.1%5、4.3%和8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5%、72.3%、61.8%和92.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7%、51.2%、64.3%和77.6%。DNA倍体分析对食道良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1.1%。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DNA倍体分析在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尤登指数值分别为0.373、0.555、0.1120、.806。结论 DNA倍体分析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优于普通检查手段,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 ravenous Admi xt ure Servi,cPeIVAS)的不合理处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临床药师审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分析不合理情况。结果:共审查医嘱2235张,发现不合理72张,主要包括配伍禁忌、溶媒选择错误,药物浓度不合适,给药间隔不合理、医嘱录入错误等。通过药师干预,不合理医嘱出现率由6.7%下降到1.63%。结论:PIVAS的开展,可减少不合理医嘱,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逯海 《江西中医药》2006,37(4):40-4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以腹胀、早饱、嗳气、腹痛、恶心或呕吐、及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常见临床综合征,症状持续4周以上。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加大、劳累、饮食无规律等,造成FD发病率增高,占消化科门诊量的30%以上,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满意疗效,颇有心得,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