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部分HLA-Ⅱ类等位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从免疫遗传学角度比较GDM和(T2DM)遗传基础的异同.观测GDM、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浆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探讨脂联素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寻找预测GDM远期可能发生糖尿病的临床指标.方法 采用PCR-SSP检测48例GDM和48例T2DM的部分HLA-Ⅱ等位基因频率,并与48名正常孕妇比较;选取GDM、T2DM患者、正常孕妇组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两患者组的HLA-DR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4,P=0.001);两患者组之间所测各等位基本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患者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GDM组与T2DM组较,血浆脂联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内脂联素水平只与HOMA-IR指数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0.092,P=0.000).结论 研究提示HLA-Ⅱ类等位基因与GDM存在相关性,从所测部分HLA-Ⅱ类等位基因角度分析,GDM与T2DM的发病机理可能有共同之处.脂联素可能是一种对机体有益的保护因子,血浆脂联素水平的下降与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密切相关,参与了GDM、T2DM的发病.GDM妇女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为将来发展为T2DM的早期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免疫遗传学角度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异同。方法:采用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8例妊娠期糖尿病和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部分HLA-Ⅱ等位基因频率,并与48名正常孕妇比较。结果:两患者组的HLA-DRB1^*0301等位基因频率为18,8%,35.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5,P=0.066);两患者组的HLA-DQB1^*03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6%,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4,P=0.001);两患者组之间所测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均与HLA.DRB1^*0301、DQB1^*0301相关,从所测部分HLA-Ⅱ类等位基因角度分析,二者的发病机理可能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HLA-Ⅱ类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HLA—Ⅱ类基因的研究已经涉及到遗传学、免疫学、临床医学。其中HLA—Ⅱ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是非常重要且引人注目的问题,特别是HLA—Ⅱ类基因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结论,HLA-Ⅱ类基因与病理性妊娠的相关研究也有所进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妊娠期糖尿病为糖尿病的一独立特殊型,它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的研究已开始起步,不同的HLA—Ⅱ类基因可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抑制性和易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 LH 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妇女外周血中白细胞的计数的变化。方法在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患者中前瞻性随机抽取46例未经药物治疗且 LH/FSH≥2的 PCOS 患者作为PCOS 组,对照组选取因男方不孕在生殖中心就诊行试管婴儿治疗的55例正常妇女。检测卵巢功能、血常规、血浆C 反应蛋白。结果 PCOS 组淋巴细胞数(2.51±0.49)×109/L,正常妇女组淋巴细胞数(1.99±0.58)×109/L, PCOS 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妇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H 可能通过增加高 LH 型 PCO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脂肪激素,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脂联素是一种血清含量相对丰富的蛋白,约占血清总蛋白的0.01%,其基因位于染色体3q27,包括分子量从18~4277bp的三种外显子和大小为0.8bp和12bp两个内含子,基因全长17kb。目前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影响葡萄糖转运,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血管炎症反应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对53周期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的155周期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者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完全受精失败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较高的完全受精失败率,较低的正常受精率,但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较高。结论反复人工授精失败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良好,通过早期补救胚胎移植可降低其完全不受精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机械刺激子宫内膜提高妊娠成功率的作用。方法54例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用达因-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6个周期后,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其中2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停用用达因-35次月,于卵泡期(于月经第8~10d)机械刺激子宫内膜,以10例有正常月经周期及排卵为对照组。结果PCOS患者对症治疗除了可以降低雄激素还间接起到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活检能够筛查出早期病变。结论(1)高雄激素状态及高LH水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病理特征。(2)机械刺激子宫内膜能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病房细菌感染的种类及原因。方法:综合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ICU病房62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检验方法及检验结果。结果: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其次为真菌,再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侵袭辅助治疗增多以及大量高效广谱抗菌类药物的应用,各种免疫制剂的应用,均导致细菌感染率增高且耐药性增强。结论:革兰氏阴性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等病菌已经成为ICU病房患者感染的主要细菌,必须在检验细菌种类的基础上,做好药敏实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y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 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周期中16例OHSS 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16例OHSS 患者中,轻度为3例,中度10例,重度3 例,治疗护理后均获得痊愈.结论 对OHSS 预防是关键,对于中重度的OHSS患者要注意体位、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特别是药物治疗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中三组不同原因行全胚冷冻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行全胚冷冻并行冻融移植的患者87例,根据患者行全胚冷冻的指针不同分为微刺激方案组、E2升高组和孕酮(P)升高及其他原因组。比较三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助孕周期、注射Gn天数、使用FSH、HMG用量、获卵数、获得优质胚胎数及妊娠率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微刺激组患者年龄较其他两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不孕年限及助孕周期较其他两组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注射Gn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FSH用量少而HMG用量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微刺激组获卵数较其他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A级胚胎及B及胚胎较其他两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冷冻胚胎较其他两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组妊娠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