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肿瘤实验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茯苓[Poria cocos(Sehw.)Wolf]是一种药用真菌,是中药“四君八珍”之一,茯苓菌核中的β-茯苓聚糖(β-Pachyman)约占茯苓菌核干重的93%,β-茯苓聚糖转化成为β-茯苓多糖(β-Pachymaran)才具有抗肿瘤活性。为了使茯苓多糖溶于水,便于人体吸收,必须用氯乙酸进行醚化,使茯苓多糖变成一种水溶性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pachymaran,CMP)。本文报道三明市真菌研究所药用真菌研究室研制的CMP抗肿瘤实验。  相似文献   
2.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走过了55年的战斗历程,它组建于1958年10月20日,是中国组建最早、规稹最大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主要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与应急搜救、卫星发射和各种火箭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长白云芝多糖的提取、制剂工艺以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观察,对可供统计的135例近期总疗效判定,总有效率达80.7%,其中显效达53.3%。  相似文献   
4.
赵大明 《吉林医学》2013,(8):1494-149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对于食管癌贲门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40例。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不同组,采取不同的入路方式,即左胸后外侧入路组、右胸后外侧入路组、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组以及腹部正中入路组。结果:有78例患者选择左胸后外侧入路,共有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占比例为21.79%;有17例患者选择右后胸外侧入路,共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占比例为17.65%;有30例患者选择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占比例为6.67%;有15例患者选择腹部正中入路,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所占比例为33.33%。结论:首先应该熟练掌握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才能保证降低患者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采用不同的缝合术方法,并研究其对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共接收治疗食道癌患者180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在吻合口缝合时,采用改良后的吻合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吻合口缝合方式,所有操作均按临床规范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对患者进行同样护理。结果食管癌切除术完成后,在护理阶段,治疗组患者共有2例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对照组患者共有5例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在2年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吻合口狭窄症状,对照组共有2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的症状。结论在食管癌切除术过程中,采用改良缝合术,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因此,改良后的食管吻合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心率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关防范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68例,术后心率失常患者58例(21.6%),分析年龄、合并症、心电等术前因素对术后心率失常的影响。结果术前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低血钾、肺功能减退、心电异常是导致食管癌术后心率失常的高危因素。结论结合食管癌术后心率失常的高危因素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超声内镜(EUS)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7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MSCT、EUS,统计两者联合术前T分期,对比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结果:两者联合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85.89%)高于EUS(69.23%)、MSCT(69.23%)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联合EUS检查可提高食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药用真菌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新进展近几年来,国内在对灵芝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银耳、茯苓、冬虫夏草、层卧孔菌、云芝、香菇、薄芝、蜜环菌、竹红菌、亮菌、安络小皮伞、中国拟青霉、竹黄等药用真菌进行了药理和药化研究,取得不少新进展。今分述如下。1.灵芝灵芝多糖能促进肝脏和骨髓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的合成。此外,灵芝多糖 D_6还能增加小鼠肝匀浆细胞色素 P_(450)含量,灵芝液具有增加健康人细胞(离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跟踪调查、试验组前后对照、试验组与对照组平行对照的方法,研究健康教育干预对孕妇母乳喂养知识和婴儿母亲哺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具有明显效果,对婴儿母亲良好哺乳行为的建立具有极其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在促进母乳喂养工作中,应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治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药用真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约有菌类25万种左右。目前,已知有药效的真菌估计有300多种,而真正被利用作为真菌药物使用的,只有其中很少部分。中国是最早利用真菌治病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多年前,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茯苓、猪苓、雷丸等菌类。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编著的《本草纲目》上,就记载有马勃、茯苓、猪苓、雷丸、本耳、鸡(?)、灵芝等20多种药用真菌。1980年中国药学会首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座谈会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发掘与开发药用真菌,使我国药用真菌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被发掘出来的药用真菌有:安络小皮伞、蜜环菌、竹红菌、亮菌、层卧孔菌、中国拟青霉、薄树芝、树舌、白粑齿菌、槐蛾菌等。用这些药用真菌制成的真菌药物有:安络痛片、蜜环菌片、竹红菌软膏、冠脉乐片、虫草菌冲刺、虫草精、虫草参芪膏、肾宝、多糖蛋白、743片、TGA 等。被开发的真菌药物比较多,有:麦角新碱、猪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