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CP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管及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优点已被广泛接受,作为一种侵袭性检查手段,也存在相关的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0%~20.0%,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1.5%,而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可高达75%。目前对此研究较多。现就PEP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内置管引流后,胸腔内注入药物,1次/周,共2~4次。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8例,有效率73%。主要毒性为轻度消化道反应、胸痛及发热。结论 胸腔内置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宋薇薇  寒沁 《看医生》2004,(8):52-52
我是一名30岁的妇女,1996年结婚。我和丈夫都是知识分子,供职于某工业大学,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甚笃。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2例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主要应用球囊导管,对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使用了游离弹簧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等栓塞材料,6例患者采用了静脉入路。结果 本组105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通畅,7例闭塞载瘤动脉,10例复发(8.9%)。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应力争解剖治愈。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球囊、游离弹簧圈及GDC等栓塞。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瘤(附245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本文总结245例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986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245例椎基底动脉瘤,其中224例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单侧椎动脉球囊闭塞术(5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07例),球囊再塑形技术加弹簧圈栓塞术(34例),支架加弹簧圈术(24例),单纯支架术(4例),可脱性球囊栓塞术(4例),21例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放弃治疗,另外1例血管造影时出现脑梗塞,放弃治疗,其余18例因各种原因未治。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有1例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术病例术后3小时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经45天药物治疗症状消失,224例病人中有145例进行4个月至8年的复查或随访,宽颈动脉瘤有11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又有增大,其中有1例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这11例中有5例又再次弹簧圈栓塞,另外6例因经济困难尚未继续栓塞治疗。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椎基底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某些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原始三叉动脉供血的海绵窦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70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红肿胀痛,睑结膜水肿,颅内杂音,在外院DSA示海绵窦瘘,未行特殊处理,患者左眼视力继续下降,于2004年10月9日入院。检查:左眼红肿、球结膜及睑结膜高度水肿并外翻,视力0.3伴复视,左眼球向外侧活动较差,眼底见视网膜及神经乳头水肿,颅内杂音。诊断:左颈动脉海绵安瘘。DSA检查为原始三叉动脉供血的海绵窦瘘,原始三叉动脉单支动脉供血,血流方向为基底动脉流向颈内动脉,引流静脉为眼上静脉,增粗明显,未见明显岩下蜜引流,同时见左大脑中动脉近端闭塞,由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代偿供血。  相似文献   
7.
故障现象在使用或检测消化内镜时分别按压注水、注气阀,镜前端水气道出口水、气喷射不畅或无水、气喷出。无水:致使检查中无法冲洗镜前端物镜镜面、保持清晰的视野,造成图像模糊影响观察,易误诊或漏诊。无气:被检查对象(食管、胃、肠)管壁不能扩张致使管壁紧贴镜前端,物镜无法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创去腐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龋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组采取微创去腐技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无痛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去腐技术治疗龋齿,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疗效显著,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尤其适用于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等特殊群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5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入院时、治疗1周、治疗5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5周,对照组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3例;观察组正常6例,轻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0例,重度抑郁2例。观察组正常比例(24.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而中度抑郁比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70.8%;P<0.05)。入院时、治疗1周,两组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周,两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太康路院区)精神科收治的1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年龄(43.15±5.66)岁,年龄范围为23~55岁,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有无自杀行为将患者分为有自杀行为组(n=96)和无自杀行为组(n=90),两组患者性别、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有自杀行为组与男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精神异常史、是否饮酒、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婚姻状况、人际关系、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有自杀行为组与女性无自杀行为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精神异常史、饮酒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重大精神创伤、既往自杀史与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均呈正相关。结论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等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伴自杀行为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