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的“开放式缝合”方式应用于角化黏膜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同时伴有角化黏膜缺失的患者84例,对其进行适合种植手术方案确定后,应用PRF进行“开放式缝合”。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进行口腔扫描记录并测量角化黏膜宽度,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 术前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角化黏膜宽度增加(2.81±1.12)mm(P<0.05),牙龈指数和改良出血指数分别降低0.85±0.76(P<0.05)和0.58±0.28(P>0.05),前庭沟深度在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患者自身疼痛感较轻,术后1周的VAS评分为1.58±0.43。结论 结合PRF“开放式缝合”这一无皮瓣减张缝合技术,可维持骨-骨膜界面处的血液供应,保留了初始缺损周围硬组织和软组织的三维结构,实现了软硬组织的协调及稳定,减少了创口裂开及黏膜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无需骨膜分离或进行游离龈移植,通过微创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蒙药扎冲十三味丸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0.02 g·kg-1)组和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剂量(0.24、0.12、0.06 g·kg-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ip硝普钠2 mL·kg-1合并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备脑缺血模型,于术前2 h给药1次,术后连续给药5 d。术后24、72、120 h进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平衡木行走实验、肌力评定实验和旷场实验。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在术后24 h,扎冲十三味丸高、中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病学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在术后72、120 h,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高、中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在术后72和120 h平衡木行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72、120 h,扎冲十三味丸高剂量组大鼠肌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各时相大鼠跨格次数显著减少(P<0.05);扎冲十三味丸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各时相大鼠站立次数显著减少(P<0.05),扎冲十三味丸中剂量术后24、120 h以及低剂量组术后120 h大鼠站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扎冲十三味丸可改善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改善受损大鼠运动失调、偏瘫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