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文献中运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心律平和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时限定为2000年1月~2014年7月.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客观质量评价,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通过药物静脉注射给药,2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8,95% CI:1.25 ~2.26,P<0.0001);药物口服给药,2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9,95% CI:1.09 ~ 2.03,P=0.01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 CI:0.62 ~ 1.16,P>0.05).结论 胺碘酮组治疗心率失常的疗效优于心律平,但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压变异度(PPV)在指导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时的变化。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双向Glenn术的患儿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7个月~4岁2个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8.0~17.5kg,平均(13.0±3.2)kg。作为对照,同期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例,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5岁10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7.0~18.5kg,平均(11.9±3.9)kg。所有患儿术中穿刺左挠动脉,术后接Mostcare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以及PPV、心动周期效率值(CCE)、最大压力梯度(dp/dt)等参数至术后12h。以平均动脉压50~90mm Hg(1mm Hg=0.133k Pa)、中心静脉压6~11mm Hg,并维持CCE-0.3~+0.3,dp/dt 0.8mm Hg/msec-1.4mm Hg/msec为目标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将Mostcare数据导入计算机,采集术毕(T0)、术后1h(T1)、术后3h(T2)、术后6h(T3)、术后12h(T4)数据进行PPV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Glenn组的PPV值均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enn术后应用Mostcare监测系统将PPV作为容量反应指标时,不应和VSD术后选用相同的标准。Glenn术后对容量的改变敏感,较小的PPV的改变就应及时补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6±0.9)岁(6 d~3岁),平均体质量(7.2±2.5)kg(2.8~12kg)。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3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同时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手术方法采用双切口I期纠治5例,正中切口I期纠治3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翻转法(8例)、人工补片法(6例)、端端吻合法(15例)、端端吻合+补片法(13例)。结果:本组42例中,死亡1例,术后9 d死于肺部感染,病死率2.4%。术后均复查心脏彩超显示降主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3例提示降主动脉内仍存在20~40 mmHg(1 mmHg=0.133 kPa)压差,心脏彩超示吻合口处狭窄,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采用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方法经胸骨正中切口I期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彻底切除缩窄段及导管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婴幼儿单纯多发性室间隔缺损(Multipl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M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01年4月至2008年12月共手术治疗22例MVSD的患儿,其中膜周部合并干下VSD1例,单纯小梁部多发VSD5例,膜周部合并小梁部VSD16例;分别经右心房、右心房联合肺动脉、右心房联合右心室、右心房联合左心室4种手术人路行Ⅰ期根治术。结果术前心脏彩超漏诊3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4例发生残余漏,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MVSD多为膜周部缺损合并小梁部缺损,婴幼儿期行Ⅰ期根治手术疗效满意;术前心脏彩超易漏诊,术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充分显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我们为6月龄以下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162例患儿施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一些复杂畸形和大分流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儿在婴儿期实施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1994年6月至2002年10月,我们对141例1岁以内的先心病婴儿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10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婴幼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婴幼儿中有3例(2.7%)行再次二尖瓣成形术.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Wooler瓣环成形术、瓣裂修补、乳头肌缩短技术及复合技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婴幼儿无死亡病例,所有婴幼儿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残留少量反流23例(21.3%),中度反流12例(11.1%),重度反流3例(2.7%),3例重度反流患几分别于术后2年、2年9个月及4年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1例无反流,2例少量反流.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婴幼儿先心病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的首选术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婴幼儿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治疗的25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痊愈24例,死亡1例;23例随访3个月~6年,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无梗阻,心功能恢复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吻合口通畅和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0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病儿 10 5 3例 ,其中法洛四联症 10 7例 ,占 10 2 % ,10 0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行根治术 ,89例随访 6个月至 7年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0 0例中男 5 6例 ,女 4 4例。年龄 5~ 36个月 ,平均 (2 0 1± 8 0 )月 ;体重 5 5~ 16 0kg,10kg以下者 4 1例。查体 :发绀 83例 ,蹲踞 6 2例 ,缺氧发作 2 3例 ,杵状指、趾74例。术前经皮氧饱和度 0 6 8~ 0 90 ,血红蛋白 (15 0 4 2±37 0 6 )g/L ,红细胞压积 0 35~ 0 6 8。X线胸片均示肺血减少 ,典型靴形心 79例。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期手术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先天性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21例新生儿期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7~28d,平均天数(13±5)d;体质量2.1~5.5kg,平均体质量(3.5±1.2)kg。其中18例为一次性根治;3例为其他手术方式。结果: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21例新生儿中,19例成功治愈出院。手术成功率90.5%,治疗效果较显著。结论: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新生儿的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