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段解剖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正常患者和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腹部螺旋CT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进行矢状位重组,测量SMA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以及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并观测左侧精索或卵巢静脉是否扩张。结果 本组21例正常人及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均行MIP、MPR、VR后处理,均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走行,及与左肾静脉、腹主动脉之间的立体血管解剖关系;21例正常人左肾静脉均走行于腹主动脉前方、SMA后方,未见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SMA与腹主动脉夹角为51.5~98.7°(71.4±14.2)°、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为9.0~22.3mm(13.7±4.5)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为4.0~10.3mm(6.9±1.2)mm。4例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均明显变小,分别为25.7°、26.3°、28.5°、29.3°,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分别为3.7mm、2.6mm、5.0mm、4.1mm、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分别为1.9mm、2.2mm、3.4mm、3.1mm,均显示左肾静脉近段及左侧精索静脉或卵巢静脉扩张。统计学显示胡桃夹现象患者SMA与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层面SMA后壁与腹主动脉前壁的距离、左肾静脉最小前后径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SMA起始段、腹主动脉与左肾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CTA对诊断胡桃夹现象具有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AAS患者的超声造影及CT血管成像(CTA)表现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初步对比研究。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诊断胸主动脉夹层4例,超声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结合文献报道,与CTA结果较一致。结论超声造影诊断AAS操作简单方便、无辐射、造影剂少、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动态实时,有一定的优势,由于病例较少,需要进一步收集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可望超声造影诊断AAS与CTA及MRA接近或一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胎盘植入46例为实验组,18例无植入为对照组,采用多模态MRI扫描技术,比较2组的影像征象差异。结果:MRI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83.8%。多模态MRI显示,实验组表现为胎盘T_2低信号影、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消失、胎盘信号不均匀和子宫局部膨隆。其中胎盘T_2低信号影、子宫局部膨隆2种征象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MRI技术能为胎盘植入提供诊断特异性图像。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研究高明地区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2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合并肝吸虫病和未合并肝吸虫病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超声表现特点,分析超声表现特点与病理组织分型的关系。结果:超声诊断检出率100%,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18,P=0.000),手术病理证实32例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右叶29例(90.63%)。超声诊断准确性为86.54%,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5.00%。ROC分析显示超声造影诊断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AUC为0.856[β=0.059,95%CI(0.740,0.972)]。合并肝吸虫病与未合并肝吸虫病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超声胆管扩张、双轨征及回声特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增强形态管状腺癌间癌细胞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增强形态的乳头状腺癌细胞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特异性超声征象,其超声征象与临床病理组织分型有关,早期行超声检查有助于筛查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判断组织病理分型,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