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0例膝关节外伤的低场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膝关节和急性损伤膝关节在低场强的MRI表现.方法对160例外伤膝关节进行MRI检查,其中MRI未发现异常的膝关节10例,异常膝关节150例,把正常与不正常的膝关节MRI进行回顾性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正常膝关节半月板在T1WI和T2WI上均呈三角形低信号;前交叉韧带在T1WI和T2WI上呈条索状低信号或中等信号;后交叉韧带、副韧带在T1WI和T2WI上呈条索状低信号.48例损伤的半月板TWI呈高信号,半月板变形;145例损伤的韧带在T2WI、STIR上呈高信号,伴有亚急性出血时,T1WI信号亦增高,韧带变细、断裂及走行异常;软骨骨折、关节腔积液及软组织挫伤在T2WI、STIR上呈高信号.结论低场强MRI能够清晰显示膝关节解剖结构,能够较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并进行分级,对韧带、软骨损伤及关节积液能较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MR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的10%.结论: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MRI影像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了2002年以来我院所检查的13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168个关节成像,对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RI能明确显示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滑膜及骨质的改变,明显地比CT所能看到的层次多,对软组织的损伤较敏感而显示清晰。结论:只要正确地应用不同扫描序列及切层方向、厚度等技术,就能清晰地显示其信号特征,从而能确定其损伤部位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凹和Mm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凹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M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为胰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胰周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胰头区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胰周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胰头区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胰头区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胰周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腹膜后淋巴结结核11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腹膜后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引起周围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提高MRI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和MRI检查与表现。结果本组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为动脉瘤(26例)MRA表现为动脉壁上囊袋状肿物;颈内动脉海绵窦瘘(8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海绵窦增宽,眼上静脉增粗迂曲扩张,MRA诊断均与DSA所见相符;垂体Rathke囊肿,MRI(1例)表现为垂体内肿物向右侧海绵窦生长,强化不明显,手术后症状好转;炎症(21例)其中2例为真菌性感染,1例为结核性,1例为带状疱疹病毒性,其他均为自身免疫性炎症。眼眶薄层MRI平扫及3D-GRE容积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表现为眶尖、海绵窦增厚,增强扫描异常强化,邻近血管增多,神经根增粗强化。恶性肿瘤浸润14例,表现为神经根结节样增粗、强化。另10例未行薄层增强扫描,出院时仍诊断不明。结论动眼神经麻痹原因复杂,选择适当的MRI检查方法,可帮助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子宫腺肌症MRI图像,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2例,9例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3例结合带显示不清,T2WI表现结合带-肌壁弥漫性增厚.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低信号病灶中夹杂点状、短条状或小囊状高信号,T1WI等信号10例、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2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腺肌瘤)23例26个肿块,后壁14个、前壁10个、底壁2个.紧靠子宫内膜边缘21个、邻近5个,为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缘模糊22个、较清楚4个.T2WI肿块均与结合带信号相近低信号内夹杂灶性高信号,T1WI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其中9个夹杂少量灶性高信号.结论:①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反映本病的病理改变.其形态学特点是结合带-肌壁弥漫性增厚或呈边界不清的肿块,其信号特点是低信号区内混杂灶性高信号(T2WI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T1WI高信号为出血灶);②矢状T2WI及IRFSET2WI图像对病灶显示最清晰,是子宫腺肌症MRI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颅底粒细胞肉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报道3例发生于颅底的粒细胞肉瘤,详细分析了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粒细胞肉瘤均发生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儿童。其中2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来诊,1例确诊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后出现头痛来就诊。影像上所有3例颅底骨骨髓信号异常,T_1WI信号减低,并出现髓外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肿块位于右侧上颌窦外侧壁和鞍旁。1例肿块浸润眼眶、海绵窦和动眼神经。1例广泛浸润脑膜、颅神经根和鼻窦,表现为多结节、多处软组织肿块。MR上所有肿块、结节T_1WI均为呈等信号,T_2WI上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性强化。结论儿童颅底粒细胞肉瘤可以周围神经病变为首发症状,MRI上如颅底广泛弥漫性骨髓信号异常并出现单发或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应注意排除粒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10.
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神经浸润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3例小涎腺腺样囊性癌,提高对小涎腺腺样囊性癌周围神经浸润的认识和MRI诊断。方法收集3例病理证实的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2例发生于口腔的小涎腺,1例起源于颌下腺间隙。3例均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上表现为神经根、干、海绵窦结节样增粗,异常强化。结论 MRI可显示小涎腺腺样囊性癌沿神经周围扩散转移,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