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察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晚期、难治性NHL的效果。方法:应用ProMACE-CytaBOM方案对18例晚期、难治性NHL患者进行化疗。结果显示:全组病例完全缓解率27.7%,部分缓解率33.3%,总缓解率为61.0%。该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结论:ProMACE-CytaBOM方案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较轻,可作治疗晚期难治性NHL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川芎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川芎油的可行性.方法 以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川芎油为原料进行分子蒸馏.采用GC-MS方法测定川芎原油和分子蒸馏重、轻组分的化学成分,并对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川芎原油共鉴定了25种成分,藁本内酯相对含量47.32%;分子蒸馏的重组分鉴定了12种成分,藁本内酯相对含量53.95%;轻组分鉴定了17种成分,藁本内酯相对含量48.94%.结论 分子蒸馏技术可用于挥发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 R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26例HCV感染患者血清的HCV RNA和血清标志(抗-HCV)。结果126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HCV RNA检出率为61.90%,抗-HCV检出率为92.86%。急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均值达5.0×106拷贝/ml,慢性肝炎次之,肝硬化相对偏低,为5.3×103拷贝/ml。结论FQ-PCR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病毒复制水平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l-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 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阴道加德纳菌致病株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Vag)致病株,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在ITS-23srRNA基因上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建立PCR反应体系,特异地扩增G.Vag致病株。结果G.Vag扩增片段433bp,141例有临床症状者检出36例阳性,阳性率255%,129例无症状对照组检出6例阳性,阳性率4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该PCR反应体系特异地检测G.Vag致病株,为临床诊断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8岁,患胆管癌在我院住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患者入院后出现腹胀等不适,B超和CT提示胆管癌肝转移并大量腹水。消化道钡餐提示钡剂不能排空,胃内大量储留液,考虑胆管肿瘤侵犯胃窦、幽门管、十二指肠并导致不全梗阻,于2月28日给予胃镜检查明确肿瘤侵犯程度及是否行支架置人术。患者于2月28日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下行电子胃镜检查。给予异丙酚6mL后患者安静入睡。胃镜下见胃底较多储留液和食物残渣,但胃体和胃窦无液体储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探讨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16例HBV感染者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HBV DNA拷贝数,通过选择性抑制均相测定法分析血清HDL-C值;计算HBV DNA拷贝数与HDL-C的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拷贝数对数均值为(4.18±1.77 )/ml,分布范围为(1.38~7.85)/ml;血清HDL-C浓度均值为(1.30 ±0.29) mmol/L,分布范围为(0.66~2.01)mmol/L.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HDL-C水平存在负相关(r=-0.5346,P=0.0023).结论 HDL-C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中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Pro12Ala多态性的基因型PP,PA和AA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93.0%、7.0%、0和90.7%、9.3%、0,P等位基因和A等位基因在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96.5%、95.3%和3.5%、4.7%,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组中基因型为PA者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高于PP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广东地区2型糖尿病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钢铁企业工人44年来尘肺的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执行《职业病法》,对我市某钢铁公司建厂以来(1958-2001年)从事接触粉尘作业工人被确诊为观察对象及尘肺的190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