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抗生素发酵生产的提高及其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必须以发酵动力学作为理论根据,而菌体(干重)浓度是发酵动力学的重要参数。在抗生素发酵中,由于复合培养基中往往含有固体物质,菌体干重难以测准,无法了解发酵过程中实际的菌体浓度,妨碍了发酵动力学在抗生素发酵生产中的应用,不利于发酵生产的提高和发展。这是一个长期存在面迄今仍未完全获得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Aiba,S.等在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批发酵动力学的过程中,通过测定复合培养基发酵中的菌体核酸浓度,再用从合成培养基发酵测得的菌体核酸浓度与菌体(干重)浓度的比值,将前者换算为菌体(干重)浓度,以解决复合培养基发酵中菌体(干重)浓度的测定问题。Martin,J.F.等在多烯类抗生素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中也指出:在营养期,随着菌体生长DNA急剧增加;在生产期,菌体(干重)增加而DNA维持  相似文献   
2.
在对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发酵生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B.t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溶氧(DO)浓度是影响发酵永平的关键因素。在12L玻璃发酵罐试验中,通过优化供氧条件,使发酵水平(活芽孢数)得以提高。如搅拌转速由300r/min增加至600r/min,菌数可提高47.1%;适当增加搅拌器直径,菌数可提高13.6%。发酵全过程采用变转速控制,菌数比300 r/min定速控制提高36%,轴功耗较600r/min定速控制节约50%。在20t发酵罐放大试验中,调整内部结构后,使溶氧水平提高,菌数比改造前增加了15.3%。  相似文献   
3.
采用12L玻璃发酵罐,测定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 t)发酵过程中的菌体浓度、总糖、还原糖、氨基氮、溶磷、溶氧、铵离子、核酸、ATP、pH、蛋白酶及粘度等参数。获得了B.t生长过程的代谢曲线,从中分析了各参数变化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控制B.t发酵过程及提高发酵水平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采用测定含固体成分之复合培养基中总核酸浓度的方法,作为衡量发酵液菌体浓度的标准。文中用可溶性培养基探讨了发酵液菌体浓度与总核酸浓度之间的关系。用总核酸测定法测定了试验菌株产黄青霉STP-6在复合培养基中的总核酸浓度,将此法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装量体积法进行了比较,指出其优越性并根据生产上样品的测定结果,讨论了发酵单位与总核酸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受碳、氮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的抑制。螺旋霉素发酵对工艺条件很敏感,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对发酵控制可资借鉴的参数极少。为此,本文研究了发酵过程中ATP的变化与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从中发现,过程ATP水平过高,对SPM生物合成不利,因基质主要用于初级代谢。另外,基础配方加油的批号比不加油的批号的ATP水平低,糖耗小,SPM单位平均增长42%。ATP含量高会抑制脂肪的代谢。发酵液的溶磷会影响ATP的含量,从而影响发酵单位。但发酵后期加入少量磷酸盐有利于SPM的合成,静息细胞系统中证明磷酸盐的作用在于减轻葡萄糖和NH_4~+的阻遏和SPM的反馈抑制,还促进SPM中三个糖的合成与连接。  相似文献   
6.
螺旋霉素发酵代谢物的分析及其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膜技术在螺旋霉素(SPM)发酵过程中让发酵液中的某些成份通过膜渗透到透析液中,然后用离子色谱分析仪、纸层析和氨基酸分析仪分析透析液中的代谢产物。经71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发现洗脱液中含有乙酸、丙酸、丁酸、丙酮酸和草酰乙酸。用732强酸性阴离子树脂和纸层析初步分离和分析了透析液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的含量;经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透析液中含有15种氨基酸。经静息细胞系统试验,发现短链脂肪酸有促进SPM合成的作用,而谷氨酰胺(1.0mmol/L)、天冬酰胺(2.0mmol/L)会抑制SPM的合成。膜过滤能降低发酵罐内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浓度。这很可能是膜过滤发酵能提高SPM总产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磷酸盐对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已有很多报道。一般认为,高浓度的磷酸盐能刺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抑制许多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磷酸盐的这一作用表示了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相互关系的有价值的特征,也是生物工艺学方面的重要课题。为了获得可能的较高的抗生素产量,许多抗生素发酵都是在限量磷酸盐或控制原材料中总磷及可溶性无机磷含量的条件下进行的。菌丝生长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最适磷酸盐浓度对于  相似文献   
8.
采用HNO_2诱变、平皿显色与理性化筛选方法,获得一株L-谷氨酸氧化酶高产稳定菌株Streptomyces sp.N_514。建立了液体发酵产酶的条件,考察了辅加成分对酶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