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吴南辉  许赤多  赵玲 《医学综述》2014,(7):1288-129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合理剂量。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88例SL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皮质激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血清血Ca、甲状旁腺激素(PHT)的水平以及骨密度变化。结果高、中剂量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患者血清Ca水平及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血清PHT水平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骨损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χ2=4.504,P=0.034)和低剂量组(χ2=5.431,P=0.020),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结论中剂量组的疗效近似于高剂量,但骨损伤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因此临床上可以以泼尼松累计剂量14 g作为SLE治疗的指导用量。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中膝关节是该病好发的关节之一,损伤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较大。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防的研究现状,以及运动在膝关节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旨在增强体育界人士对膝关节的保护意识,减少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现役和退役运动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活动指数(SLEDAI)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价值.方法对每一例SLE患者入院前10d内和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2年后活动性进行评价.结果 SLEDAI评分≤9分,纯激素治疗即可取得预期的疗效,如加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将会导致治疗过度;SLEDAI评分10-19分,激素加用CTX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单用激素或给予强化治疗可导致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SLEDAI评分≥20分,应给予强化治疗,不然将因治疗不足而导致病情恶化.结论 SLEDAI是评价SLE活动性的较好指标,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提示对不同器官及系统受累的患者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巨噬细胞在关节破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尾部皮内注射完全福氏佐剂建立AA模型,不同时点处死后后肢关节X线照片并进行放射学指数(RI)评分,膝关节滑膜石蜡切片HE染色和ED1免疫组化染色及计数,分析RI与滑膜衬里层细胞层数及ED+1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AA大鼠滑膜衬里层细胞层数、衬里层及衬里下层ED+1细胞数与R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滑膜巨噬细胞在AA大鼠关节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诱导及观察指标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是最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RA)研究的动物模型之一 ,目前国内一般都是通过从其后足垫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 (FCA)进行诱导 ,采用经尾巴途径进行诱导较少见 ,且多以关节炎指数 (AI)作为观察指标 ,采用放射学指数 (RI)作为观察指标来评价AA的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阳性率,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RA,3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20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比较抗CCP抗体与RF的相关性。结果:30例RA病人中,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3.33%。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3%和94.54%。RF的阳性率为76.67%。RF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7%和80.0%。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能用于RA的诊断。同时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助于提高R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水平与BR3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SLE患者40例作为病例,健康对照40例,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BLyS和IL-1、BR3水平,并与患者临床活动性评分(SLEDAI)比较。结果SLE组BLyS、IL-1、BR3水平(123.79±68.80、123.79±68.80、123.79±68.80)μg/L和对照组(64.25±13.76、64.25±13.76、64.25±13.76)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SLE患者SLE评分与BLyS、IL-1、BR3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关系(r=0.783.P=0.007;r=0.654,P=0.034;r=0.875,P:0.002);BR3水平与BLyS之间存在正性相关性关系(r=0.945,P=0.000);与IL-1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关系(r=0.324,P=0.664)。结论BLyS、IL-1可以作为SLE病情诊断的客观指标;BlyS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可能是通过BR3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使用超声技术与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及效果。方法:回顾 性分析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8 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31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使用 超声技术与双源 CT 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然后分析这些患者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率,并分 析患者的关节超声技术与双源 CT 技术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种方法表现的不同之处。结果:(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提示,血清尿酸在双源 CT 确诊痛风性关节炎时,其曲线下面积(AUC)及特异度均较超声技术高;(2)在痛风石方面, 双源 CT 检出率较超声技术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炎症积液及滑膜增厚方面,超声技术检出率均较双 源 CT 检出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软组织水肿方面,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与超声相比,双源 CT 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联合丹参酮ⅡA(TG+TanⅡ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各组连续给药3周后处死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vWF含量。结果模型组、TanⅡA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G+TanⅡA组水平最低,MTX组、TG组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模型组vWF水平最高,与空白对照组、MTX组、TG组、TanⅡ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G+TanⅡA组水平最低。结论TG+TanⅡA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RA心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