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与试验组4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起始剂量每次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 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量,但总剂量需低于15 mg·d^(-1)。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起始剂量每次2.5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给药7d后若血压未出现明显改善,则继续提升药物剂量,但总剂量需低于5 mg·d^(-1)。2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比较2组的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 h SIS)、24 h舒张压平滑指数(24 h SID)]、血清学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脑钠肽(BNP)]、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24 h SBP分别为(135.69±10.07)和(137.35±9.69)mm Hg,24 h DBP分别为(84.15±5.93)和(85.36±7.76)mm Hg,24 h SIS分别为1.52±0.27和1.49±0.25,24 h SID分别为1.55±0.28和1.53±0.27,Hcy分别为(15.93±1.99)和(16.15±2.72)μmol·L^(-1),BNP分别为(63.38±11.96)和(67.28±13.28)pg·m L^(-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40例/41例)和92.68%(38例/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1例/41例)和14.63%(6例/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单独口服治疗的情况下,短期内控制血压的效果较为接近,对血清学因子的影响程度也类似,但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用药剂量较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创辅助通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强心、利尿、镇静、扩血管、解痉平喘、拮抗神经内分泌等规范优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无创双水平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6~10h/d,对照组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10h/d.观察并比较分析治疗1周后及出院时的有效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28/30),住院费用(6.8±1.7)千元,住院天数(9.5±3.7)d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22/30),住院费用(9.8±2.3)千元,住院天数(15.5±4.3)d;两组总有效率、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同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且可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心室重构(LVRM)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患者40名,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20名和对照组(卡托普利)20名,分别在AMI后,4周后对患者行2次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心肌活动指数(Tei),比较两种药物对AMI后左室重构的作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VMI在AMI后4周时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者下降幅度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Tei index在4周时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P<0.001),两组改变的幅度比较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MI后患者服用厄贝沙坦4周能改善左室重塑,作用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许洁伟  郑新玲 《浙江医学》2006,28(7):577-578
心包积液所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血管病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快速有效解除心包填塞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心包介入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希氏束旁旁路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旁路射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希氏束旁旁路患者,其中显性旁路3例,隐性旁路7例。窦律下采用能量滴定法温控消融,从小功率(10W)短时间(5s)开始。结果10例患者除2例担心手术风险拒绝消融治疗外,余8例全部行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得成功。温度55~60℃,功率平均26.7±11.9W,消融时间60s,重复诱发无心动过速,术后随访3~6月无复发。结论窦律下消融希氏束旁旁路,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从小功率短时间开始,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扩张型心肌病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治疗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心功能分级、LVEF值及LVDd的影响。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临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LVEF值显著提高、LVDd显著减小,而血压、心率则无影响。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替罗非班的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10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提前治疗组(n=55)和术中治疗组(n=51),分别在急诊室内和造影后行PCI前静脉弹丸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之后维持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24h。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复流情况、术后1h最高导联的ST段回落率、术后1wk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与术中治疗组相比,提早治疗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无血流的比例低(TIM10级62%vs.80%),术中发生无再流率低(5%vs.20%),最高导联的ST段70%回落发生率高(53%vs.33%),术后1wk心脏超声LVEF值高、LVDd值低(均P<0.05)。2组间30d内MACE、死亡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早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改善PCI手术疗效,对早期心功能的改善有益,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策略。方法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的AVRT患者15例行旁道消融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并对术后心房颤动的转归进行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房颤动发生、持续时间、有无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13例未再发生心房颤动,2例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仍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控制症状。1例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结论AVRT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增高密切相关,AVRT是心房颤动的触发因素。旁道消融后,阵发性心房颤动可明显改善,未改善者与心房扩大等心房基质未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0.2g,3次/d,连服3~5d,然后改为0.2g,2次/d,连服3~5d之后,以0.1~0.2g,1次/d,维持4周或长期维持.应用胺碘酮前及用药10d后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30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Ⅰ级以上者占80.0%,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86.6%.用药后有4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