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食管癌显示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3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平扫且分别于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 000 s/mm2的b值范围下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对比表面弥散系数变化情况。结果同一b值下,中高分化病灶的表面弥散系数明显高于低分化病灶;不同b值下,食管癌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获得图像均为高信号。随着b值的升高,食管癌病灶的噪声比、信噪比下降,差异显著。当b值为500 s/mm2时,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在食管癌的诊断上,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病灶以及病灶的恶性程度,且当b值为500 s/mm2时,检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检查出病灶21处,其中股骨有12处病灶,胫骨5处,腓骨2处,桡骨2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骨质破坏、皮质改变、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结论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和CT、MRI,可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13例病例扫描,其中42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成像质量Ⅰ级93例(82.30%),Ⅱ级17例(15.04%),Ⅲ级3例%(2.65%)。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为92.86%,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5.29%、93.33%、96.15%、87.50%。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igital tomosynthesis,DTS)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肋骨骨折的32例患者同时进行X线平片、DTS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成像,分析并比较其结果.[结果]DTS和MSCT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评分(P<0.01).X线平片和DTS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72.8%和93.5%,DTS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 0.01).[结论]DTS的图像质量佳,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高,是诊断肋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行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术前行全腹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分析CT影像在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4.14%(122/145)、80.69%(117/145)、97.24%(141/145),对胃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77.93%。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腹部平扫、增强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胃癌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和制定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BCA的临床表现、MRI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讨论其影像表现特征。分析病灶数目、位置、大小、边界、包膜、信号强度、出血、囊变、增强扫描特点及ADC值范围。结果:11例共12个病灶,10例单发,1例左右侧各1个。肿瘤长径平均2.53 cm,9个呈圆形或卵圆形,3个出现浅分叶。12个均可见线状长T1短T2信号包膜,1例包膜欠完整。11个病灶边界清楚,1个边界不清。病灶呈等T1稍长T2信号实性为主,其中8个出现大小不等囊变区,3个合并出血形成液-液平面。10例11个病灶行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其中8例(8个病灶)行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模式呈速升平台型6个,速升速降型2个。12个病灶ADC值平均为(1.121±0.189)×10-3mm2/s。结论:BCA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综合采用MRI多种成像方法,可提高BCA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为81.8%。病程〈24h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84.9%,病程〉24h患儿复位成功率为73.1%(P=0.021)。病程〉24h的患儿中,肠管扩张和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24h的患儿(e〈0.05)。肠管扩张的患儿成功率为69.0%,无肠管扩张患儿成功率为84.9%(P=0.005)。发热患儿的成功率为75.0%,无发热的患儿成功率为8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俨=0.331)。结论及早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番对其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