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39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视力正常而屈光异常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中主要是远视。但在健康检查及眼科临床中,也发现有一些人已经近视。这一现象国内外均有报告,但未见有专题讨论。本文特就其规律性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一、检查项目:远视力、近视力、屈光度、眼底及眼球轴长。二、检查方法: 1、各项检查均按常规进行,固定人员操作。 2、散瞳验光:<18岁用1%阿托品,≥18岁用2%后马托品或阿托品。若后马托品组检影出现近视时,均加用阿托品。  相似文献   
2.
高度近视与HLA-DQA1相关性的初步观察陆建荣,潘星华,张克雄,庚镇城,朱定良,褚仁远高度近视(又名变性近视)是我国一种常见的眼遗传病,发病率高达0.95%[1]。群体遗传分析和家系分析倾向于认为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1986年褚仁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病例共191 例(279 只眼),行白内障术后3mo以上,随访视力、眼屈光度及并发症,计算测量误差及SRK-II公式误差。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 .5 者200 只眼,占71.7 % ;矫正视力< 0.1 者13 只眼,占4 .7 % - 眼轴越长,近视性眼底病变越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 只眼(0 .7%) 。眼轴长度测量误差值平均为0.53mm ,SRK-II公式计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1.12D。结论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效果较一般人群差,且眼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4.
作者统计分析1999名学生及学龄前儿童(4~18岁)正常眼的视力及睫状肌麻痹下的屈光,发现各年龄组屈光度都可计算出一定范围的正常值,并呈现正态分布曲线。结合其他观察比较,特提出生理性近视眼的概念,并就其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性近视眼的区别,作了详细讨论。对于人群中大量存在的生理性近视眼(或称单纯性近视眼),作者认为可看作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种适应性结果,属于一类生物学变异,而不是一种眼病。  相似文献   
5.
眼灌注压对人视乳头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眼外负压吸引诱导的眼灌注压改变的条件下,正常人、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POAG)患者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NTG)的视乳头微循环的变化,探讨视乳头局部自身调节的幅度。方法正常人8例,POAG患者10例和NTG患者7例,采用眼外负压杯吸引诱导眼压升高,负压增加的幅度为30s50mmHg,同时测量眼压。采用HRF测量视乳头处血流量。将基础状态下视乳头血流值作为基础值,当眼压升高到30mmHg和40mmHg时,分别测量这两点视乳头微循环的血流值,在40mmHg后解除负压吸引,测量负压吸引解除后1min、5min时视乳头微循环的血流值。结果 三组视乳头的基础血流量无明显差异。当眼压升高到30mmHg时,正常组的血流量仍维持稳定,但POAG组和NTG组明显下降,POAG组下降幅度超过25%,NTG组下降幅度超过45%。当眼压升高到40mmHg,正常组视乳头血流量也出现明显下降,其中0NHF下降约30%,POAG组和NTG组下降更明显,POAG组下降幅度超过50%,NTG组下降幅度超过65%。在解除负压吸引后1min,正常组血流量增加的幅度约为31%,POAG组增加约19%,NTG组无明显增加。在负压解除后5min,三组视乳头血流基本恢复到基础状态。结论 正常组视乳头微循环有一定范围的自身调节幅度,可以耐受眼灌注压一定程度的改变,POAG组和NTG组自身调节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李俊  褚仁远  沈颖  孙兴怀 《眼科研究》2004,22(4):399-402
目的 探讨中国人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时视乳头和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方法 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检测 8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5 0眼眼压控制在 2 2mmHg以下时视乳头和视网膜血流。结果 视乳头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10 4 3 5± 49 2 4,3 2 43 93± 15 89 72 ,8 3 8±3 0 7;筛板处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7 2 8± 4 18,10 8 5 5± 80 5 1,0 3 9± 0 2 5。盘沿处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2 0 2 1± 16 86,5 2 9 91± 5 2 0 74,1 68± 1 3 2 ;盘缘外视网膜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13 5 6± 5 97,2 5 7 90± 13 8 11,0 92± 0 46;视网膜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 17 96±6 2 3 ,3 5 0 3 9± 179 82 ,1 2 3± 0 5 7;血管、筛板和视网膜的血容量、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和正常眼比较都有明显下降。结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着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7.
龙琴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2004,6(4):233-234,23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伴有角膜高度散光的34例(34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白内障切口位置,同时保护原有滤过泡。观察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4W、12W、24W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3,0.010,0.(109,0.011);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选择不同位置切口所产生的手术性散光使切口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而使与其垂直轴向上屈光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高度散光。  相似文献   
8.
试题与解答     
1.以下关于大角膜的描述是正确的是哪一项: A)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9.
试题与答案     
1.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确诊依据是:A.持续的典型症状;B.荧光素血管造影中的花瓣状荧光表现;C.皮质类固醇和前列腺素抑制剂滴眼液治疗有效;D. OCT示前外丛状层低反射性囊性空泡样表现。2.下列关于角膜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角膜上皮5~7 d更新一次;B.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为角膜缘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试题与答案     
1.下列对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描述正确的是:A.常致树枝状角膜溃疡;B.对眼组织的破坏力极强,感染后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C.活动形式是滋养体,主要感染角膜;D.只有成人中见到本病感染角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