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流行情况,为生长迟缓儿童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截止到2020年3月30日的有关中国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报道文献。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地区分布、调查年份、居住地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通过排除其中任意一篇低质量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总样本量699 974人,变化范围为6 082~99 542(M=17 329)人。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总患病率为6.0%(95%CI:5.0%~7.0%)。亚组分析显示0~7岁患病率8.1%(95%CI:6.0%~10.2%),7~18岁患病率3.3%(95%CI: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在2005-2010年调查的患病率9.9%(95%CI:7.5%~12.2%),在2011-2019年调查患病率3.0%(95%CI: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5)。农村患病率4.5%(95%CI:3.4%~5.7%),城市患病率2.5%(95%CI: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不同性别、地区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居住地患病率存在差别,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及其父母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谱,并探讨 PAH 基因突变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本地区 PKU 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江苏省无锡和宿迁的32例 PKU 患儿及其父母的 PAH 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附近内含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2例 PKU 共检测出61个突变位点,33种突变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5.31%(61/64个)。本地区 PKU 患儿常见致病突变位点为 c.721C ﹥ T、c.1068C ﹥ A、c.611A ﹥ G、c.1197A ﹥ T、c.728G ﹥ A、c.331C ﹥ T 和 c.442-1G ﹥ A,其突变频率均在5%以上。首次报道1个新的突变基因位点 c.699C ﹥ G 和3个汉族人口中新的突变基因位点 c.265C ﹥ T、c.722G ﹥ A 和 c.1194A ﹥ G。Guldberg AV 系统分析显示38.0%(8/21例)的 PKU 患者基因型与实际生化表型相一致,其中预测表型为中重度的与实际生化表型的一致率为92.3%(12/13例),轻度的与实际生化表型的一致率为50.0%(4/8例)。结论江苏地区 PKU 患儿的 PAH 基因突变集中在外显子7上,其中频率最高的基因位点是 c.721C ﹥ T,并首次发现1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c.699C ﹥ G;PKU 患者基因型与生化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体质量、肥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肥胖儿童中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营养门诊就诊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共244例.调查所有受试者每日服用维生素D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BMI及25-(OH)D3水平和微量元素,其中38例3岁以上肥胖儿童测定脂代谢水平.结果 1.肥胖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为(68.31 ±23.06) nmol/L,其中36个月龄以上组肥胖儿童最低,为(55.03±15.18) nmol/L.2.肥胖组和超重组儿童血清25-(OH) D3水平远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儿童水平(F=4.739,P<0.05).3.重度肥胖儿童25-(OH) D3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肥胖儿童(F=9.711,P<0.05).4.儿童体质量、身高/体质量百分比及BMI与25-(OH) D3水平呈负相关(r=-0.365、-0.237、-0.175,P均<0.001).5.3岁以上肥胖儿童体质量、三酰甘油水平与25-(OH) D3均呈负相关(r=-0.476、-0.324,P均<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肥胖有关.其原因可能是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维生素D滞留在脂肪细胞中,导致血清维生素D水平减低.肥胖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消耗高于正常儿童,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才能达到正常25-(OH)D3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分子表达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UVEC分为对照组、TP组、Hcy组、TP Hcy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MTT)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蛋白(E-selectin)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Hey可明显抑制HUVEC的生长(36.0%,P<0.05),加入茶多酚后则明显降低Hcy所致的细胞生长抑制(7.9%,P>0.05).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ICAM-1和E-selectin表达分别升高29.9%和37.7%(P<0.05);茶多酚与Hcy共同培养后,ICAM-1和E-selectin表达分别下降了17.9%和24.6%(P<0.05).结论 TP对Hcy诱导的HUVEC粘附分子ICAM-1和E-selectin表达改变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态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HUVEC分为同时给予TP和Hcy组与先给予Hcy再给予TP组,各组又按TP浓度不同分成若干小组,根据细胞形态变化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PA和PAI-1的含量变化。结果无论同时给予TP和Hcy组还是先给予Hcy再给予TP组,中浓度(4、8μg/ml)和高浓度(16μg/ml)TP组细胞形态较单纯Hcy组细胞形态规则,立体感增强,胞浆内颗粒减少。ELISA结果显示,单纯Hcy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AI-1含量增加(P<0.05),含中、高浓度TP组,PAI-1含量较单纯Hcy组降低,且与TP浓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低浓度TP组PAI-1含量与单纯Hcy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t-PA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一定浓度的TP可以恢复Hcy引起的HUVEC细胞形态改变,且可以逆转Hcy引起的PAI-1含量增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婴儿换乳期食物的添加对儿童1岁后饮食行为的影响,以期对儿童口腔功能及良好饮食行为有所帮助。方法收集189名于无锡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格检查的1~5岁儿童,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饮食行为、婴儿换乳期食物添加情况,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饮食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189名儿童中具有不良饮食行为者占30.69%,其次分别为对某种食物特别偏好(26.98%)、胃口差(21.69%)及害怕进食(6.35%),四种不良饮食行为在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婴儿颗粒状食物添加时间对儿童1岁后胃口有影响(P0.05),OR值为1.305;婴儿期颗粒状食物添加频率对1岁后偏好某种特别食物有影响(P0.05),OR值为0.610;婴儿期泥糊状、颗粒状、块状食物添加的时间、频率、添加量及对换乳期食物的接受程度均不影响1岁后不良进食习惯及害怕进食的发生(P0.05)。结论换乳期食物的合理添加可降低胃口差、偏好某种食物的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广场健身舞集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经济、安全、简便易行、易普及、场地器材限制小,深受广大中老年群体的青睐.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广场健身舞具有降血压、舒筋活血、调节体重、增强肺活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等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验证广场健身舞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9月,在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体育广场选取坚持广场健身舞锻炼2年以上、6~7次/w,60~90 min/次的老年人30名作为锻炼组,同时选择不参与或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5)岁.纳入标准:年龄≥60岁;精神状况良好;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视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所有参与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体外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茶多酚(TP)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纤溶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筛选不影响细胞增殖的TP和Hcy浓度。实验分为同型半胱氨酸(Hcy)0.5mmol/L、TP10μg/ml、Hcy0.5mmol/L+TP10μg/ml与对照共4组,用酶结合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0.5mmol/L可使PAI-1含量增高6.57%,mRNA水平增高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与Hcy共同作用后则可使PAI-1含量及mRNA水平较Hcy组分别降低8.8%和25.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TP可逆转Hcy引起的t-PA mRNA水平下降,使其增高38.1%(P<0.01),但各组t-PA含量均未见改变;TP可保持PAI-1/t-PA比值接近正常水平。结论TP可通过调节mRNA水平来降低PAI-1含量,使PAI-1/t-PA接近正常水平,从而维持内皮细胞的正常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