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变化,对2000年及2004年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性病门诊就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尿道(宫颈)分泌物作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支原体感染的耐药率高,其耐药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发生变化,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CC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前后和24例健康人外周血血清MCP-4水平。结果 2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患者血清MCP-4水平为(255.35±79.31)pg/mL,正常人对照组血清MCP-4水平为32.43±10.41pg/m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13.145,P0.05)。经NB-UVB治疗12周后,银屑病患者MCP-4水平明显下降(88.19±23.97)pg/mL,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t=9.229,P0.05)。结论 NB-UVB可以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CP-4的表达水平,MCP-4可能参与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我们于2002年4月~2003年3月,分别应用淋球菌培养、细菌培养、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支原体培养、念珠茵培养等方法,对59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病原体检测。结果59例患者中病原体检测阳性者21例,检出率为35.59%。其中,慢性细茵性前列腺炎(CBP)14例,占23.73%,炎症性慢性无茵性前列腺炎(CABP,Ⅲa)12例,占20.34%,非炎症性慢性无茵性前列腺炎(CABP,Ⅲb)33例,占55.93%。结果表明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以非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并不是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皮肤的恶性上皮瘤,可能有起源于表皮及其附件的基底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如 p53、Bax、bcl-x 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等在基底细胸癌中表达异常,提示基底细胞癌可能有异常的细胞凋亡。bcl-2是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原癌基因之一,p16为近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myc、bcl-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 (SCC)的发病中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3 3例SCC组织中c -myc、bcl-2的表达情况。 结果 :c -myc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组比正常皮肤组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 -myc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SCC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 -myc与bcl-2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推测c -my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细胞增殖、导致SCC发生的原因之一。Bcl-2在SCC的发生中主要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硝酸益康唑和曲安奈德及尿素霜联用治疗手部湿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8月使用 1%硝酸益康唑和 0.1%曲安奈德复方制剂(商品名派瑞松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尿素霜治疗 68例手部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入选病例: 68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女 52例,男 16例,年龄 22~ 76岁,平均 56岁,病期 7个月至 15年,平均 4.3年。表现为手部红斑、鳞屑、粗糙、角化、皲裂等,对称发生,自觉瘙痒,部分患者每日频繁接触各种洗涤剂。治疗前 2周停止使用外用药,排除真菌感染。 (二)给药方法:将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盘型钙黏蛋白(P-cadherin,P-cad)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皮损中P-cad的表达,另4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寻常性银肩病患者血清中P-ca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P-cad在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各层均有表达,而正常对照组仅在表皮基底层表达,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P-cad在寻常性银屑病呈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细胞凋亡不仅在皮肤发育、更新、平衡稳定中起作用,在某些增殖性皮肤病如银屑病中也表现异常.bcl-2是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为探讨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与银屑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8例银屑病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燕华  陈菊萍  袁皓琛  肖炜明 《西部医学》2020,32(10):1415-1419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调控miR-506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qRT-PCR测定白藜芦醇处理后黑色素瘤细胞中miR-506表达变化,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转染miR-506 inhibitor,qRT-PCR测定干扰效果。用白藜芦醇处理下调miR-506的黑色素瘤细胞,MTT测定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克隆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测定迁移,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处理后的黑色素瘤细胞中miR-506表达水平上调。miR-506 inhibitor可明显抑制细胞中miR-506的表达。白藜芦醇可以明显下调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能力。与单纯白藜芦醇处理的细胞比较,下调miR-506后的黑色素瘤细胞经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增殖、克隆、侵袭、迁移和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506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