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n=8):术前给予生理盐水干预;血塞通治疗组(X,n=8):术前给予血塞通注射液600 mg/(kg·d)腹腔注射给药3天;假手术组(S,n=8):术前处理同MIR组.MIR和X组大鼠在结扎左前降支30分钟后行再灌注240分钟.S组所有操作同MIR组,大鼠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分别于缺血再灌注240分钟采血,S组取相同时点采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结果 与X组和S组比较,MIR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P<0.001),MDA、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01);与S组比较,X组血清SOD、MD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清cTnI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塞通可能通过减少MDA的产生,增加SOD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血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和28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hsCRP、TNF-a、IL-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hsCRP、TNF-α、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明显增高,提示hsCRP、TNF-α、IL-6可能参与了AE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们在老年脑梗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25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者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结果:实验组hsCRP、TNF-a、Ⅱ-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CRP、TNF-α、IL-6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老年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hsCRP、TNF-a、IL-6水平、血脂浓度与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和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CCCI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 CCCI组hsCRP TNF-a、Ⅱ-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CCI组的T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CCI组的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 TNF-a、IL-6在CCCI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过程,其检测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TG、HDL-C浓度与脑供血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UII)、内皮素-1(ET-1)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变化。方法以阿霉素尾静脉注射造模;超声检测评价其心功能、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UⅡ、ET-1、ADM水平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随着心衰的加重、心室重构形成,模型大鼠血浆ET-1、ADM水平则进性升高,而UⅡ水平进行性降低,益气温阳活血方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即可降低ET-1、ADM水平及升高UⅡ水平。结论UⅡ、ET-1、ADM可作为早期心衰预警标志物;益气温阳活血方通过影响UⅡ、ET-1、ADM的水平,防止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老年住院患者占住院总人数的比重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抵抗力低下,且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加之患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因此一旦病情加重和进展快,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2,3].本文拟回顾分析近5年7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加强对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烟对贵州老年男性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常规体检的贵州老年男性人群2 160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检查,包括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BMI)、血压等情况.对吸烟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当前吸烟者的TG水平 [(2.97±1.28) mmol/L]明显高于不吸烟者[(1.30±0.46) mmol/L]和已戒烟者[(1.32±0.78) mmol/L](P<0.001),而HDL-C水平[(0.95±0.30) mmol/L]却明显低于不吸烟者[(1.24±0.40) mmol/L]和已戒烟者[(1.26±0.26) mmol/L](P<0.001).当前吸烟者和已戒烟者的TG、TC及HDL-C 水平异常与不吸烟者相比更常见.在将吸烟与其他影响血脂的因素(如饮酒、BMI、年龄)进行比较后发现,吸烟对血脂紊乱的影响最大(β=0.219),当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分析后发现吸烟是血脂紊乱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32).结论 吸烟对贵州老年男性人群血脂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AS)、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处理(IP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梗塞面积和PKCα表达的影响。方法:Evan’s蓝、TTC染色,观察心肌IPTC与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I/R心肌梗死范围(IS)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心肌IPTC对心肌组织中PKCα的表达。结果:①IPTC组的梗死面积(IS)显著低于I/R组(P <0 . 0 1) ,心肌细胞膜PKCα表达明显多于I/R组(P <0 . 0 1) ;②IPTC组的IS、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与IPC组无显著差异(P >0 . 0 5 )。结论:心肌IPTC能减少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膜PKC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在体条件下 ,非创伤性双下肢缺血后处理 (N WIPTC)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 ,应用Evan蓝、TTC染色 ,观察N WIPTC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并应用生化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N WIPTC、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对大鼠心肌I/R损伤的作用。结果 :与I/R组比较 ,N WIPTC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 ,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 ,而SOD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N WIPTC能有效降低心肌I/R梗塞面积 ,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PTFV1)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119例,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其余非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老年人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测试,并将所测冠脉狭窄程度与LVEF值、PTFV1负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PTFV1负值阳性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 P﹤0.01),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PTFV1负值阴性组左室射血分数的显著高于PTFV1阳性组(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TFV1负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受损的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