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对病人又是一种肉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往往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变态。从事护理工作几年来,深深体会到如在手术前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会使他们更好地接受、配合治疗,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分析11大多数病人在手术前有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及悲观等不良心理表现,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日期时,病人的忧虑表现更甚。12选择性手术的病人对自己病情比较清楚,对预后有过对比和权衡,多数都是主动要求手术,对手术的信心较为坚定。l.3限期手术病人多数为肿瘤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餐前15 min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上腹痛、餐后饱胀、上腹部灼烧感、嗳气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腹痛评分、餐后饱胀评分、上腹部灼烧感评分、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指标评分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各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肠管益生菌及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神经降压素(NT)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早产儿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微量喂养组44例及混合喂养组(口服肠道益生菌及微量喂养组)48例。采用EL ISA法对3组早产儿生后24h、72h及生后7d晨9时喂奶之前采血取血清,测定GEF及NT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微量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GEF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呈持续上升趋势,混合喂养组生后7d GEF水平明显高于生后24h(P<0.01);微量喂养组生后24h与72h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72h与生后7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GEF在生后3d最低,7d时增高,组间24h、72h及生后7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血清GEF含量不同(P<0.05)。3组NT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呈持续上升趋势,生后7d NT水平明显高于生后24h(P<0.01);微量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NT水平在生后24h、72h及生后7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使早产儿血清内EGF及NT明显增高,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而口服益生菌虽不能使NT大量分泌,但可以帮助胃肠管尽快建立正常菌群,适应胃肠内营养,两者结合可以使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领域,综述了循证护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循证护理引入护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护理教育要想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必须加强院校投资,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培养学生循证思维和循证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68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回避试验及治疗情况。结果 68例牛奶蛋白过敏症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肠痉挛、腹泻腹胀、喷嚏、面部水肿、特应性湿疹等。采取食物回避的方法后患儿症状有所缓解或消失,取得家长同意后进行激发试验阳性者,采取氨基酸配方粉喂养方式后症状再一次好转或消失,体重逐渐恢复,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上可采用食物激发试验和食物回避方法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症;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症后可采用母乳喂养或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选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60只制备HIBD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8、16h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一次,术后24h处死。取脑组织迅速秤重,固定,切片行HE和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对皮层脑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行病理量化评分,电镜观察海马区细胞形态。结果治疗组在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凋亡细胞数和病理量化评分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及凋亡,对新生鼠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营养干预路径在急性腹泻病患儿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104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严格应用临床营养干预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不进行临床营养干预。结果治疗组腹泻缓解时间平均约(3.79±0.37)天;对照组腹泻缓解时间平均约(4.26±0.43)天;静脉补液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24±0.40)天,对照组为(4.97±0.70)天;平均住院日治疗组为(5.98±0.67)天,对照组为(7.04±0.69)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营养干预路径明显缩短静脉补液时间,缩短腹泻缓解平均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增加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薛继红  钟红平  李莉 《安徽医药》2013,(11):1961-1963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及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3组,A组:常规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B组:在A组喂养的基础上加用亿活口服,c组:常规静脉营养及口服亿活的基础上,改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比较3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生后24h、7d静脉血胃泌素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恢复出生体重、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24h三组间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c组血浆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24h、第7dB组、C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而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及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薛继红 《中国保健》2010,(10):134-134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往往由家庭、事业的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负担重,无暇顾及健康问题,以及主观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引起许多疾病而且种下许多潜在危险因素,引起慢性疾病。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及重视,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因此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创造条件,改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提高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