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变化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腮腺功能变化,探究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临床确诊断的48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放射治疗治疗前后的腺体ADC情况,并观察同期ADC与放射损伤分级(RTOG/EORTC)标准的相关性。结果 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患者双侧腮腺平均ADC值变化指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患者ADC值与放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后3个月时,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与同期腮腺的ADC值呈显著正相关(P<0.001);放射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时,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与同期腮腺的ADC值相关性较差(P>0.05)结论 ADC值的量化指标可以反映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不同阶段的腮腺功能变化情况,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放射治疗后放射损伤分级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诊断为VBD的40例患者,经MRI检查正常的40例患者图像。以椎基底动脉MRA图像构建椎基底动脉三维几何模型,分为VBD组与对照组,分析血流速度(V)、壁面剪切应力(WSS)及震荡剪切系数(OSI)。 结果VBD组V、WSS及O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速度方面,高速血流集中于基底动脉及右侧大脑后动脉处。在WSS方面,VBD组高WSS位于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等大部分血管区域,以血管分叉处显著。在OSI方面,VBD组高OSI值以基底动脉末端至双侧大脑后动脉发出处明显,其余血管区域为波动性高OSI分布。 结论基于真实磁共振患者图像可建立三维个体化血管模型及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获取VBD血流速度图、血管剪切应力云图及震荡剪切系数云图。建立VBD组及对照组模型,分析血流动力学发现,VBD组的基底动脉段具有高速血流、高WSS及高OSI,以末端显著,临床上应着重关注此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扫描对不同分级脑膜瘤进行预测,探讨其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44例来我院就诊的确诊为脑膜瘤患者的信息,患者同期间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并根据病理结果探讨脑膜瘤诊断与金标准一致性比对,观察病变发生的部位、病灶的形态、瘤体大小、囊变、坏死及出血等性质情况和瘤周水肿出现情况;此外观察脑白质塌陷征、脑脊液相隔征、脑膜尾征、颅骨改变等典型征象情况,评估磁共振扫描对不同分级脑膜瘤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病变发生的部位、是否出现囊变、坏死及出血情况、脑白质塌陷征、脑脊液相隔征及脑膜尾征等典型征象在判断脑膜瘤分级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病灶的形态、瘤体大小及瘤周水肿情况及颅骨改变情况在判断脑膜瘤分级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磁共振扫描通过针对病灶的形态、瘤体大小及瘤周水肿情况及颅骨改变情况有效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些年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飞速发展,其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RI在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载瘤动脉的曲率及血流动力学对虹吸段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单侧虹吸段动脉瘤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图像45例,分成患侧的载瘤动脉组(n=45)与对侧正常颈内动脉的对照组(n=45).利用MIMICS软件测量载瘤动脉组与对照组的曲率,分别记为K1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