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患者男,31岁。渐进性活动后气短、心悸、头晕2个月来院检查,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心室、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流出道见一囊性肿物,囊壁光滑,其内为无回声区.呈椭圆形.壁紧附着于主动脉右冠瓣瓣体部及室间隔上端内膜.囊性瘤体随心动周期出入于主动脉瓣上下(图1.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舒张期主动脉窦内血流经右冠瓣一小孔进入瘤体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肿物摘除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绞股蓝,多烯康及强的松对大鼠被动型Heymann肾炎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鼠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观察绞股蓝,多烯康和强的松对其蛋白尿,知脂及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绞股蓝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和血粘度,提高抗氧化能力,并改善肾功能,多烯康虽能降低血脂和血粘度,但用药后期反而增加蛋白尿,减损了肾功能;强的松对上述各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膀胱原发性印戒细胞癌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6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2个月伴尿频、尿急入院,无尿痛.胃肠造影检查未见异常,膀胱镜检:膀胱三角区后部偏左侧可见一2.5 cm×2.5 cm×0.8 cm新生物,表面被覆白色坏死组织,基底广.病灶处膀胱壁增厚、变硬.行膀胱镜活检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取自肝癌高发区的40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标本,应用地高辛素(Dig)标记HBVDNA探针作原位杂交,检测PHC和癌周肝组织内HBVDNA的表达,并用光敏生物素C-myc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和用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及P53癌基因在PHC和癌周肝组织内的表达。Dig-HBVDNA探针肝内总阳性率为80%,在PHC内为65%,而癌周肝组织中为73%。HBV-DNA定位于肝细胞或癌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而HBVDNA阳性颗粒在胞浆内比胞核内多。HBVDNA阳性细胞癌周比癌内更多。结果表明,PHC病例与HBV存在关系密切;癌内HBVDNA大都属整合型,而癌周属游离型。研讨PHC内HBVDNA的表达与HBsAg,HBcAg,和P53及C-myc癌基因的表达相互关系及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忠新  王冲  谢慧君  蔡德巍 《江苏医药》2012,38(22):2691-2693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6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为不典型增生(16例,AH组)、复杂性增生(18例,CH组)和单纯性增生(26例,SH组);另选取20例正常的增殖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Cath-D、PCNA、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四组ER的阳性表达率相仿(P>0.05).AH组、CH组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H组和CH组的Cath-D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H组、CH组、AH组细胞核中Cath-D、PCNA的阳性表达率逐级递增,而PR的表达水平逐渐减弱.结论 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Cath-D、PCNA、PR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增生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病例 1 男,62岁.患者进行性吞咽障碍伴哽噎、胸骨后疼痛1个月,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示:食管下段可见一4 cm×4 cm的充盈缺损,伴桥行黏膜,病灶表面可见龛影,食管下段有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4~37 cm处食管前壁见一肿物,表面有结节状突入腔内,占据近食管半边.病理检查提示:食管低分化恶性肿瘤.于2007年8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下段恶性肿瘤根治术,术中探及食管下段肿块,长约4.0 cm,食管旁见大小为0.5 cm×0.5 cm的淋巴结数枚,质韧.切下肿块后,食管内有一3.5 cm×2.5 cm×2.5 cm息肉样物突入食管腔.术后病理检查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已侵入肌层,食管旁6枚淋巴结均未见肿瘤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糜胸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我院5例乳糜胸中2例淋巴瘤致乳糜胸病例,结合其I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乳糜胸的病因及诊治方法。结果 2例乳糜胸病例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经CHOP方案化疗及相应保守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 乳糜胸应注意及早明确病因,非创伤性乳糜胸还应注意淋巴瘤的可能。应综合考虑病人的营养状况、原发病因及胸导管的解剖特点,针对病因,规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检测了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WAF1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有cyclin D1过表达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cyclin D1的表达,以探讨其特别是cyclin D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和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光镜、电镜、胶体金探针免疫电镜、组化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16例脾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发现其镜下分布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结节型、弥漫型和过渡型。发现属低度恶性的不同组织学类型NHL在红髓和白髓有特殊的浸润方式:结节型小裂细胞性,其结节分布于整个脾脏的红髓,大小及分布较一致,未见侵犯红髓,但有独特的侵犯中央动豚周围T细胞淋巴鞘的形态,且可能与淋巴细胞循环和“归家”机制有关;过渡型小无裂细胞性,主要呈结节状,但红髓可见小片弥漫的瘤细胞浸润,并与结节有移行改变;过渡型B混合细胞性,结节较少,部分红髓破坏,代之以弥漫分布的瘤细胞。而弥漫型则主要见于恶性程度较高的组织细胞性和大裂细胞性等。此外,还讨论了脾原发性NHL的鉴别诊断、诊断标准、大体分型和临床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c-myc基因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c-myc基因探针在石蜡切片上进行原位杂交,p53蛋白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肝癌高发区42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PHC)作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myc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均位于细胞核内,在PHC中异常表达阳性检出率c-myc为76%、p53为55%。而PHC中异常表达的分布和强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癌周肝组织中阳性检出率及其强度均低于癌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