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2篇
肿瘤学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外科门诊就诊者中,患肛肠病者约占10%左右,而部份医师仅根据主诉和一般外观视诊,就给于诊治,这样很易造成不少重要的肛肠疾病的误漏诊,如直肠息肉,溃疡和癌肿。 1 调查情况作者为了解本地区外科门诊对肛肠病的诊治情况,曾走访3县7区医院和一所市医院的外科门诊,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1月,发现右上腹包块2月,拟诊肝占位,于84年12月28日入院。检查:贫血、消瘦、体重6.5kg。巩膜及皮肤无黄疸,无发烧、腹痛、腹泻。心肺(-),腹  相似文献   
3.
自从1892年Riegues首次做抢救脾切除术后,脾切除即成为治疗脾脏损伤和某些脾脏疾病的传统手术方法。krivit收集21例“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患者,发病年龄是7—50岁,切除的原因是多样的。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的发病率是1.45%,为正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2岁,阵发性腹痛,呕吐7天,伴褐色大便4天入院。一周前患喉疾发热,经抗炎治疗,随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哭闹不止,伴频繁呕吐,吐出物为未消化食物及乳凝块。发病第二天腹胀加重,腹痛时腹壁有块状物隆起,在门诊给服“化食丸”,腹胀腹痛增剧。大便1—3次/天,为褐色稀薄便量少。体检:T37.8℃,P110/分,BP110/70mmHg。腹部轻度胀气,无肠型。右下腹扪及8×4×4cm~3之包块,活动性差,轻度  相似文献   
5.
由于炎性感染或多次手术等多种原因造成肝门或胆总管周围的广泛紧密粘连,导致局部解剖位置不清,剥离时出血甚多,又易造成其他脏器的误伤,此类手术的操作较为困难。本院自1981~1987年采用经十二指肠后壁切开胆总管取石或内引流或经十二指肠降部,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84年10月份以来对24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18例做了肝叶切除手术,切除率为75%。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Ⅱ期10例、Ⅲ期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3例、儿童肝脏巨型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婴儿肝母细胞瘤1例,肝囊肿1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66岁~11个月。肿瘤最大23×23×15cm,最小5×5×3cm。重量2,160g~50g。手术类别,右三叶切除1例,右  相似文献   
7.
<正> 现在临床上已逐渐采用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代替胃次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但此类手术的复发率较高。Taylor于1980年,报道胃小弯肌内迷切术的动物实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建议应用于临床。1982年Walker报道,16例改良的高选迷切术一胃小弯肌切开术,无一例发生并发症,而且复发率较低。本院于1982年2月以来曾对24例十二指肠溃疡病,或并发溃疡大出血、幽门不全性梗阻的患者做了此类手术,经两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平滑肌肉瘤世界上到目前报道约100例,国内报道极少。且儿童时期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更属罕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儿童时期肝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报道如下: 患儿女性,六岁半。因消瘦、食欲不振,右上腹肿块2个月,于1984年10月9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8℃,消瘦贫血,巩膜、皮肤无黄疸。右上腹可见  相似文献   
9.
<正> 糖衣肝较为罕见。本院于1984年4月收治1例,经手术探查、病理证实。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农民。左上腹发现一肿块逐渐增大已3年。3年前因分娩产后大出血,在抢救时发现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虽经治疗病情日渐加重,并出现大量腹水。近一年来感四肢乏力,食欲减退,消瘦,明显腹胀,但无呕血、黑便、腹痛、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于1984年4月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脾亢住本院消化科。  相似文献   
10.
肛门瘘管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一直沿用外科手术或中医线挂疗法,但部分病人可留有后遗症,亦有复发者。为此,我院自1981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31例肛瘘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31例中男29例,女2例。年岁最小18岁,最大68岁,18—48岁占71%。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11.5年。31例全为内外瘘,属单纯性瘘管者29例占93%,属复什性瘘管者2例占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