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和Ⅰ号"为纯中草药制剂,长期在民间治疗烫伤取得显著效果;现又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可以治愈兔深Ⅱ°烫伤[1],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36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较用其他药物的愈合时间为短[2,3].该秘方持有者也曾用该药治疗冻疮,收到了奇效.据此,我们作了治疗冻疮的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生物体中游离氨基酸主要来自食物供应、体内合成及组织蛋白质分解。分析不同生物个体的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可以了解其营养状况、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Rehacek等(1969)对微小牛蜱血淋巴中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研究,为配制合适的培养基、成功地建立蜱细胞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使用DNS-Cl(DimethylaminoNaphthalene-5-Sulfonyl Chloride,丹酰  相似文献   
3.
嗜人按蚊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人按蚊细胞系——Ana 104是取材于其Ⅰ龄幼虫培养成功的。培养液以7C199培养基,另加0.4%水解乳白蛋白,0.03%谷氨酰胺、10~20%胎牛血清及适量的青、链霉素和非必需氨基酸配制而成。Ⅰ龄幼虫组织片段在培养液中缓慢地、有节律地收缩,并不断长出生发囊和细胞,达二个半月之久。经传代培养后,约7~10天可长满单层,能维持22天以上。至今已传27代。能适应在L-15、DMEM等培养基中生长。从第9代起,将部分细胞进行液氮冻存,经复苏试验复活成功,生长良好。Ana 104细胞系以上皮型细胞为主,也有梭型细胞,染色体2n=6。动态观察其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现对谷氨酸、酪氨酸、鸟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需量较大,并可合成天门冬氨酸等。经电镜观察,未见有病毒和支原体污染。还测试了酯酶同功酶带为3条和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嗜人按蚊嗜吸人血,是我国重要的媒介蚊种。Ana 104细胞系是继冈比亚按蚊、斯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细胞系建立后,又新增添的1种按蚊细胞系。它将有助于从细胞分子角度对嗜人按蚊进行深入的生物学、营养代谢、细胞遗传、与病原体的关系、杀虫机理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筛选出引物Pm,用此引物对淡色库蚊细胞系(CPP-512)、中华按蚊卵巢细胞系(Anso-242)、嗜人按蚊细胞系(Ana-104)、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4种蚊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出4个相异的多态性DNA扩增产物图谱,各自的DNA扩增条带的分子量(kb)为CPP-512:0.5、0.7、0.8、0.88、1.02、1.22;Anso-242: 0.5、0.88、1.02、1.13、1.22、1.5、2.1、2.4、2.5;Ana-104:0.64、0.98、1.2、1.28、1.4、1.53、1.8、2.3、2.6、3.3;C6/36:0.66、0.8、0.94、1.4、1.42、1.5、1.52、2.9。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结果重复性好的先进生物学分类技术,引物Pm能满足同时鉴别3属蚊虫的4种蚊细胞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赣榆县和武进县两个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捕鼠;剖取肺脏,装入塑料小袋,置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作冰冻切片,进行间接荧光试验(IFAT)。并将强阳性的鼠肺标本,用Vero E-6细胞株分离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成功。用IFAT检查鼠肺冰冻切片的结果见附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77年6月开始试用对流免疫电泳法研究出血热病人与黑线姬鼠间的联系,来确定传染源的工作,实验用19例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不同病期和病愈后的血清与疫区黑线姬鼠125只作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发现6例出血热病人的血清或血浆与黑线姬鼠血清出现沉淀线,其中以病人尹××的血浆出现阳性反应次数最多,同时因获得血量也较多,随即采用此血浆作了进一步系统的试验,今报导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病人血浆采自出血热疫区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的尹××病员。用此病人血浆作为出血热病原体的抗体。保存于-30℃低温冰箱和4℃冰箱中备用。  相似文献   
7.
常见的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和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属真螨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肉食螨总科(Cheyletoidea)、蠕形蹒科(Demodicidae)、蠕形螨属(Demodex)。国外早有报导,带此螨者相当普遍,但国内报导不多,近年,上海、山东等省市进行了一些调查,江苏尚未见报导,我们于1980年8~9月对我院部分教职工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导如下:一、方法主要检查鼻唇沟。用骨膜剥离匙,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挤压鼻唇沟的皮肤,挤出该处的毛囊皮脂腺分秘物,再把粘在骨膜剥离匙上的分泌物用牙签刮至滴有纯甘油的载玻片上,均匀涂开;盖上盖玻片,轻轻揿压,当日进行镜检,并计螨数,个别病例多部位检查。二、结果无选择地调查了正常人101例,镜检结果查到39例有典型的毛囊蠕形螨(见附图)。螨体狭长呈蠕虫状,体长约0.1~0.4mm,躯体的前部有腭体和足,腭体呈梯形,足较短呈圆锥形,集中于躯体前端,躯体上有环状横纹,末端较钝,阴门位于第4对后侧片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和Ⅰ号"、"采和Ⅱ号"治疗冻伤的实验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采和Ⅰ号”、“采和Ⅱ号”治疗冻伤的效果。方法:以免为动物模型,-196℃2.5s致Ⅱ度冻伤后进行动物治疗试验。另对冻疮患者的201个冻疮面作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冻伤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用药4d,疮面可以痊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临床观察表明,其止痒、消肿作用明显,“采和Ⅰ号”、“采和Ⅱ号”治愈冻疮的平均时间为4.70d和3.04d.即使冻疮发生溃烂,也能在7~13d内治愈。结论: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采和Ⅰ号”、“采和Ⅱ号”确是治疗冻伤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9.
"采和Ⅰ号"治疗烫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和Ⅰ号”和纯中药制剂,已有人用于治疗烫伤,为实验验证其疗效,以兔为对象,用沸水加热的银币,造成兔背部两侧皮肤深Ⅱ度烫伤(致伤5s即可达到深Ⅱ度烫伤)后连续治疗5d,停药后2d,35.7%痊愈,35.7%愈合1/2以上,而对照组无一例愈合1/2以上;停药5、9、11d,痊愈率分别为50%,78.57%,和100%,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1.36d,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采和Ⅰ号”对烫伤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经过鉴定的EHFV-苏163株病毒接种小白鼠2~3日龄乳鼠。9天后,将阳性鼠放入柏氏禽刺螨培养瓶中,待螨刺吸血液1天;另将阳性鼠肺放人厩真厉螨和茅舍血厉螨培养管中,让螨饱吸血液。分别经过15天和8天,再用细胞培养分离革螨体内EHFV获得成功。这一实验研究首次证明了EHFV可在柏氏禽刺螨体内生存15天以上,在厩真厉螨和茅舍血厉螨体内生存8天以上。结合这些革螨的食性研究、季节消长和流行病学的分析,认为它们作为EHF的媒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