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儿,男,2011年12月15日1时30分出生,足月剖宫产,体重4.0 kg,外观发育无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无遗传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接触史。出生当日下午接生医院依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为其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10010702,有效日期:20120114)0.1 ml,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出院时未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其他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淮安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97/10万,各县区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发病率在8.34~29.3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季节趋势,呈冬春季流行高峰;男性发病率(19.12/10万)高于女性(10.76/10万),病例以5~14岁小龄组的学生和儿童为主(73.8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重点人群是学生和儿童,应进一步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还可以提倡2剂次免疫接种,避免发生暴发疫情,持续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2008-2013年淮安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和特征,评价系统运行情况,为提高疫苗的安全性提供科学资料,有助于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3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淮安市AEFI监测系统共收到2 743例个案报告,报告发生率为29.99/10万,其中一般反应占93.22%,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性皮疹为主,88.44%的AEFI都发生在24 h内,发生率较高的疫苗分别为无细胞百白破(85.53/10万)、麻疹/麻风(66.53/10万),麻腮风(23.57/10万)、乙脑(37.73/10万)。结论 疫苗AEFI发生率都很低,免疫规划疫苗均是安全的;AEFI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监测的敏感性在逐步提高,将AEFI系统建成公众能报告的开放系统,有利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蒋蔓  李卓  范刚  赵晶晶 《现代预防医学》2015,(10):1875-1875
摘要:目的 分析淮安市2008-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工作经验。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排除病例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淮安市共上报15岁以下本地AFP病例 1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54/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卫计委要求;未检出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结论 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水平和高脊髓灰质炎疫苗服苗率,市级疾病控制中心严格把关是保证全市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及时了解淮安市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疫苗接种情况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找出薄弱环节,保证全市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方法 全市辖8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查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查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走访10名儿童,采用入户调查接种率方法,调查对象为1~2.5岁儿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证率100.00%,卡证符合率97.66%,五苗全程接种率98.44%,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与加强免疫接种率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6.78,P=0.009;χ2=6.09,P=0.014;χ2=12.99,P<0.001)、麻腮风合格接种率、甲肝合格接种率分别与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χ2=8.29,P<0.001;χ2=4.74,P<0.001)。结论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完成,实现了以个案为基础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后,接种率仍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部分疫苗合格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以及扩大免疫实施后新纳入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偏低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