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功能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分析方法,探讨抑郁症患者基础状态下自发神经活动特点及脑功能变化。方法选取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10例抑郁症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组被试,采用DPARSF软件进行静息态功能数据的预处理,计算两组被试全脑的ReHo值。采用SPM5软件对两组全脑ReHo值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考察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静息状态脑功能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存在涉及顶叶、颞叶和边缘叶等多个认知控制和情绪加工相关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常,其中右侧丘脑、左侧下顶叶、缘上回、右侧小脑、右侧顶内沟和右侧齿状回表现出功能一致性增强(P<0.01),中脑和右侧后扣带回功能一致性减弱(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静息态功能一致性异常,这些区域多与认知控制和情绪加工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实施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改善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及依从性特点。方法 选取2022年2—7月就诊的女性抑郁症患者180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抑郁程度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管理组在常规诊疗基础上实施MTM。分别于入组时及3个月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分别于入组4,8,12周末采用MMAS-8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并根据分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完成所有的测评和随访,对照组和管理组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P=0.083),不同抑郁严重程度脱落者与未脱落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7,P=0.001)。不同年龄段SD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均以青春期最高、更年期次之、育龄期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和对照组SDS评分比较:管理组不同年龄段各亚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各亚组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组别,除更年期亚组及轻度亚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6例患者依从性总体评分为(5.69±1.37)分。不同年龄段依从性特点:全程评估育龄期最高,青春期次之,更年期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P=0.037)。管理组和对照组依从性评分比较:3个年龄段管理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相应对照组,全程评估青春期(χ2=25.573,P<0.001),育龄期(χ2=7.772,P=0.005),更年期(χ2=19.77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育龄期在第1次和第2次随访外,3个年龄段3次随访管理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抑郁症患者不同年龄段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以青春期最重、育龄期最轻;用药依从性水平整体较低,以育龄期最高,更年期最低。MTM能有效促进不同年龄段女性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及依从性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阶段早孕期妇女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状况。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纳入27 423名早孕期(孕8~12周)妇女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筛查量表(GAD-7)、抑郁筛查量表(PHQ-9)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测评,将研究对象按20~25岁,26~30岁,31~35岁和36~40岁年龄范围分为四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各级别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和中重度焦虑抑郁状况下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早孕期妇女,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占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851、54.779,P<0.001),且随着年龄增加,孕早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比例减少。各年龄段妇女早孕期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χ2=6.588,P=0.089)。抑郁达到中度以上者,随着抑郁程度增加,孕早期睡眠质量差的孕妇比例明显升高(χ2=35.449,P<0.001)。结论 在孕早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妇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降低,各年龄组孕妇发生睡眠困扰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但孕妇抑郁...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探讨孕期焦虑、失眠的临床特征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孕期焦虑、失眠的疗效。 方法收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2018年3月至6月伴有焦虑、失眠的孕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伴焦虑、失眠的孕妇分为CBT-I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每组均24例,分别给予6周CBT-I和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干预6周后、干预结束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使用心肺耦合(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对患者睡眠潜伏期(SOL)、在床时间(TIB)、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SE)情况进行评估记录。 结果孕期发生焦虑、失眠者,首次怀孕36例(75.00%),本科及以上学历44例(91.67%),就业39例(81.25%);轻度焦虑2例(4.17%),中度焦虑36例(75.00%),重度焦虑10例(20.83%)。CBT-I干预6周后,CBT-I组SAS得分[(50.13±7.73)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60.25±8.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而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AS得分[(57.92±12.22)分]与常规健康教育组[(61.38±5.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CBT-I干预6周后,CBT-I组PSQI得分[(10.50±2.34)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5.52±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P<0.05),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PSQI得分[(11.63±3.00)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4.83±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5)。CPC结果显示,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OL分别为(29.54±8.67)min、(28.88±9.18)min,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54.58±16.20)min、(55.67±18.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6.36;均P<0.05)。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TST分别为(347.50±38.12)min、(325.87±58.18)min,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230.25±68.75)min、(257.41±77.8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 3.45;均P<0.05)。 结论孕期伴有焦虑、失眠者主要为首次怀孕、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继续工作者,多数为中度焦虑。CBT-I能够有效改善孕妇主观睡眠感受和部分客观睡眠指标,对于孕妇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但CBT-I对焦虑情绪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新性互动随访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有效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8例,以患者为中心,成立各个地区粉红丝带俱乐部,组成患者互助小组,结合护理门诊并专人电话网络随访患者院外情况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随访患者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将2013年同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相关随访信息,统计分析患者有效随访率、术后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情况。结果2014年患者与2013年同期患者比较有效随访率明显提高,且患者满意度高;相比2013年的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13%,2014年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降低至7%,抑郁自评得分由平均(51.90±8.55)分降低至(35.81±6.21)分。结论互动式随访模式在多个方面有益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和身心健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