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36例患者的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影像学动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进步13例,显著进步8例,去皮层状态2例,死亡6例,自动出院7例,电话随访死亡5例,总死亡率30.56%。结论 脑疝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及全身功能状况差等是患者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04例伴胰岛素抵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定位诊断为大脑中动脉及其属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卒中治疗,试验组另予二甲双胍口服,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在胰岛素敏感性与颅内血流灌注情况上较对照组获得更为显著的改善.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失衡而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脑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本文对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脑CT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88例均为2000—06~2003—06在我科住院患者,男46例,女42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五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在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68例患者的并发症、死亡原因及影像学动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进步22例,显著进步16例,去皮层状态5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12例,电话随访死亡9例,总的死亡率32.35%.结论 脑疝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及全身功能状况差等是病人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联合应用不同环节的各种方法或药物,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所侧重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灶周水肿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从临床角度探讨一般因素与灶周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符合标准的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和发病后24h、72h、7d、14d分别进行神功能评分、头颅CT扫描,测量血肿、水肿体积,设置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结果 血肿大小、发病后持续的时间、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高血压均对脑出血后灶周水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肿大小、高血压的程度与灶周水肿呈正相关.灶周水肿在发病后缓慢增加,至72h到峰顶,此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脑出血后灶周水肿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应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无高血压史及血压增高程度、病程长短、血肿大小及部位等因素判断灶周水肿情况,选择防治脑水肿的手段及方法,同时注意脑水肿发生的高峰时间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对48例基底动脉尖端梗死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主要病因。首发症状以眩晕多见(41.7%),意识障碍次之(31.3%),总病程中意识障碍发生率高(81.2%),以轻度占多数(19/39)。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眼球震颤是最常见的体征,分别为70.8%、54.2%、47.9%。仅部分病人出现瘫痪(47.9%),以Ⅲ级与Ⅲ级以上的轻瘫多见(15/23)。可有共济失调、震颤,记忆、行为、精神异常。MRI可早期显示病灶,少数在24h后显影;均为2个或2个以上多发病灶同存;以中脑、丘脑梗死多发。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以中脑、丘脑等脑干首端梗死多见,及时MRI平扫加弥散成像、功能成像可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正确的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用微创加生化酶技术治疗的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21例(为微创组),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60-83岁。术前伴急性左室心力衰竭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心室颤动3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肾功能衰竭1例、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出血量30-115ml,其  相似文献   
8.
蒋中凤 《中原医刊》2003,30(16):48-49
偏头痛是神经科的常见病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目前虽治疗方法很多 ,但结果是缓解症状较易 ,预防复发较难。本人自 1997年以来 ,对 2 6例患者采取心得安与盐酸氟桂嗪联合应用治疗偏头痛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对门诊的 49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2 6例 ,男 5例 ,女 2 1例。年龄 115 2岁 ,其中 11 19岁 2例 ,2 0 2 9岁 9例 ,30 39岁 11例 ,40 5 2岁 4例。病程 3个月至 19年。临床类型 ,有先兆的偏头痛 4例 ,不伴先兆的偏头痛 2 2例。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 3天。发作间隔时间为 2周 3…  相似文献   
9.
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激酶用于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被广为接受,但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却少见报道,作者自1998年以来用尿激酶治疗TIA 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蒋中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92-459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心境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6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分析此类患者抑郁心境与病因、性格、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心境发生率为92%,除与性别、病因无关外,与其他诸因素有关。绪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大多数存在抑郁心境,其与年龄、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需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