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枫  董向东 《河南中医》2007,27(9):55-55
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采用中药内服及外敷配合胸腺肽针治疗带状疱疹48例,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献血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PreC/BCP区变异特征.方法 从参加REDS-Ⅱ中国项目的5家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收集的HBsAg阳性标本中选取245份,提取HBV DNA,根据HBVDNA PreC/BC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 DNA的PreC/BCP区,双向测序后用Clustal X软件将其序列与标准株序列比对,分析其变异特征,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其变异与献血者人口地理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245份献血者标本中有228份成功扩增了HBV PreC/BCP区,其中16例(7.02%)发现了1825~1 826位核苷酸之间的片段缺失或插入,突变标本中仅1例HBeAg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突变标本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突变标本.结论 在中国献血人群中发现感染HBVPreC/BCP区的1种新交异,它可能与抑制HBeAg的表达和促进病毒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输血科管理软件联网(以下简称为"血站与医院输血科联网")是城市血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实现联网对于加强血液管理、提高血液安全、保障血液供给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42例.两组常规治疗用药、预防护理方法均相同,治疗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组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39%,对照组有效率52.3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优于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5.
<正>近百年来,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保护人类健康,推动医学进步和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挽救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目前,在临床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成为一些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虽然输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应用,但由于部分科学技术方法的限制,要保证临床输注血液的绝对安全是难以做到的,输血治疗的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80例肝硬化病例,较全面地进行肝硬化的CT诊断研究。方法全肝CT平扫后肝硬化组和正常组同时进行肝增强CT扫描,对肝叶径线及其之间的比率进行Standard Test统计对照。结果17例肝硬化的尾叶比正常组增大;32例显示尾叶变小,右叶没有异常变化,右叶左右径线(R2)/尾叶左右径线(C2)比值大于正常组;31例右尾叶没有明显变化,左叶前后径平均值比正常组明显变小;11例肝硬化右叶前后径大于正常组;另外有13例左叶外侧段明显变长伸至左腹壁,左叶增大。结论肝叶比率失调是肝硬变CT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昆明、洛阳两地献血者人群HBV携带者的HBV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昆明、洛阳两地献血者人群HBV携带者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以套式PCR的方法对两地367份献血者HBsAg筛查阳性样本分型,根据HBV前s1基因和s基因区域内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引物(2条外引物、8条内引物),并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为Ⅰ、Ⅱ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HBV基因片段;将第2轮PCR产物做琼脂糖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断大小判定基因型;分型结果以s基因直接测序法验证。结果昆明279份样本中成功分型214例,分型成功率76.7%,其中B型69例(32.2%),C型103例(48.1%),B、C混合型41例(19.2%);D型1例(0.5%);洛阳献血者的88份样本中成功分型72例,分型成功率81.8%,其中B型10例(13.9%),C型46例(63.9%),B、C混合型16例(22.2%)。经s基因测序法验证,该分型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昆明、洛阳两地献血者人群中HBV携带者HBV基因型均以C型为主,并有一定比例的B型和B、C混合型,仅在昆明献血者中发现1例D型,未见A、E、F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和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局部CT表现,探讨其异同点、鉴别点,以求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骨质疏松症误诊为腰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CT表现。结果 所有12例病人CT表现均显示股骨头密度降低或密度不均;骨小梁稀疏、模糊、结构紊乱,骨小梁轮状辐射排列结构显示不清;部分病例尚可见小囊状透光区。结论 发生于股骨头的骨质疏松和早期缺血性坏死均可表现为局部密度减低或密度不均,骨小梁稀疏、模糊、结构紊乱,部分可见小囊状透光区。临床上及CT区别二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全面综合各种临床资料;②必须注意排除其它全身性疾病所造成的骨骼改变;③注意进行长期凉统的前后对照观察;④进行实验性的治疗,以求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血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管理是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论断,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在血站工作中将以人为本的理论贯彻进去,是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