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正疼痛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1])。近年,如何加强对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和治疗引起了大量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有学者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2-3])。本研究复习近年国内外有关疼痛评估工具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现综述如下。1 ICU住院患者疼痛管理的意义疼痛是危重症患者较为显著的临床症状,也是影响其机体代谢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4])。由于ICU  相似文献   
2.
3.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心血管内科学的急危重症。早期规范的救治工作以及对疾病的预见性监护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和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起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COVID-19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为了缓解COVID-19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癔症患者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择癔症患者178例,按照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法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前后比较HAMD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HAMA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比较2组病前影响因素、留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 结果急诊癔症发病率占比最高为家庭内部纠纷,次之是婚姻情感,再就是工作压力。2组在家庭内部纠纷、婚姻情感、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身体不适、环境、意外或者伤害、和其他影响因素中各个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无需留院和住院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心理干预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急诊癔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取得良好的预后,提高转归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早期宫颈癌血清HMGB1、TLR4和RAGE4水平对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向性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至2019年6月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39例,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分期,取患者研究期1周内晨起空腹静肘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的方式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局部免疫状态炎性因子(HMGB1、TLR4和RAGE4)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调控因子(Caspase-3、bcl-2、MMP-1)水平。评估血清HMGB1、TLR4和RAGE4水平对早期宫颈癌分期的预评估效能。进一步分析HMGB1、TLR4和RAGE4与Caspase-3、bcl-2、MMP-1指标间的量化相关性。结果 分期组间各因子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a期与Ⅰb期、Ⅰa期与Ⅱa期患者血清肿瘤局部免疫状态炎性因子(HMGB1、TLR4和RAGE4)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调控因子(Caspase-3、bcl-2、MMP-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HMGB1对早期宫颈癌Ⅰa期与Ⅰb期具有较高的预测鉴别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39,诊断临界值为0.83 ng/mL(灵敏度为97.6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管功能检测技术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处理,以期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体检中心筛选的6703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等一系列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结果干预后脑卒中的可控制危险因素有所减少,缺乏体育锻炼、肥胖、血脂异常及吸烟的发生率分别由25.3%、15.6%、13.8%、12.0%降低至18.4%、13.4%、12.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个体对高血压、糖尿病、缺乏体育锻炼、肥胖、房颤或心脏瓣膜病、血脂异常、吸烟等风险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分别由71.0%、44.8%、58.9%、49.7%、38.3%、58.7%、50.9%提升至96.0%、84.2%、97.5%、89.3%、81.8%、88.7%、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高危个体干预后脑卒中发病率仅为0.4%。结论对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筛查与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石家庄某社区12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有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及有无斑块形成组,记录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结果内膜中层增厚组与内膜中层厚度正常组、斑块形成组与无斑块形成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病史、体育锻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与年龄、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冠心病、体育锻炼等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受教育程度、脑卒中家族史、常吃水果等呈明显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体育锻炼等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可有效预防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