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处于初期的喉癌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MSCT资料,评价其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窗技术图像及CT仿真喉镜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横断面软组织窗图像1级,所有MPR重建图像2级,所有CT仿真喉镜图像1级,所有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常规软组织窗显示病变20例(69%),宽窗显示病变24例(81%),CT仿真喉镜显示病变27例(93%)。结论:MSCT能有效显示喉癌,可常规用于喉癌检查。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它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中风,其中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指脑部血管病损、动脉系统闭塞所致的脑梗塞而言,临床特点为多数病人神志清醒呈渐进性口舌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舌笨语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应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对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60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CT扫描。并将CT对疗效的评价与临床对疗效的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年间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33例,进行诊断结果分析,主要讨论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结果对31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诊断阳性率为100%,发现髂动脉单侧病变20例(闭塞3例),双侧病变11例(闭塞1例);股动脉单侧病变31例(闭塞7例),双侧病变23例(闭塞2例);腘动脉单侧病变8例(闭塞1例),双侧病变2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速度快,操作简单、安全,易于被病人接受,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受检血管,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电离辐射,同时不能观察血流方向和时相,对显示细小血管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4.
茅亭  海英  李晨阳 《黑龙江医学》2002,26(9):706-706
Fahr氏病即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 ,在临床上很少见、病人常以进行性痴呆加重来就医 ,CT征像是双侧大脑半球内和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钙化、较有特征。但需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老年人颅内钙化相鉴别。1 临床资料例 1:女 ,9岁。智力低下 ,肢体运动尚好 ,语言缓慢 ,表达吃力 ,但可进行简单计算 ,偶有癫痫发作。父母智力正常 ,家庭中有一堂兄痴呆并已死亡。例 2 :男 ,10岁。智力轻度障碍 ,四肢运动无明显障碍 ,语言表达不佳 ,时有癫痫发作 ,父母智力正常 ,家庭中没有智力障碍者。例 3:男 ,2 3岁。进行性智力减退 ,四肢运动功能不…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整形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影像学诊断颅颌面部骨折和骨肿瘤 ,一直是探索的课题。我们应用螺旋CT体积扫描采用三维成像法 ,经过多次反复实践 ,终于获得了满意的图像。1 螺旋CT重建的程序和方法根据临床医师的诊断 ,选择适当部位 ,进行螺旋CT扫描。标记所要重建的全部横断面图像 ,确定感兴趣区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动脉阻塞疾病的诊断方法很多,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CT增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一些不足,是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非侵袭性检查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53~78岁,平均69岁。下肢疼痛21例,下肢肿胀13例,足背动脉减弱22例,趾端变黑或坏疽9例,1例截肢后又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1例行彩超检查提示动脉狭窄或闭塞。1.2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46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对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患者行结肠螺旋CT检查,工作站后处理(观察组).利用图形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作表面覆盖成像(SSD)技术重建三维CT结肠成像,经透明重建技术后获得与气钡双对比钡剂灌肠相似的透明图像;设定CT阈值和进行图像切割,使病变范围、细节充分显示.与30例钡剂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30组获得的三维图像能较好地显示结肠的解剖关系及病灶的定位;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其仿真内窥镜结果与纤维结肠镜结果吻合.结论 运用多种三维成像方法能有效显示结肠肿瘤,可常规用于结肠肿瘤检查.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骶部曲度过大病人的脊椎病变在16排螺旋CT矢及任意角度的轴位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骶椎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98例腰骶椎病变部位行16排C11螺旋扫描(其中19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骶椎共98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间盘病变59例,外伤所致的腰椎粉碎性骨折8例,压缩性骨折7例,转移瘤3例,骨结核3例,椎管囊肿1例,脊椎畸形2例,正常14例。螺旋扫描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的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任意角度的轴位图像重建,消除了机架角度对椎间盘扫描的限制。结论:16排螺旋CT矢状重建能提供类似MR的脊椎图像,对骶曲过大病人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