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患者41例,正常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男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者,Ⅲ类错者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大于正常者,上前牙区深度、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正常者;女性Ⅱ类错者下尖牙间宽度小于正常者;Ⅲ类错者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上前牙区深度小于正常者。结论骨性Ⅱ类错患者下颌骨前部发育受限,骨性Ⅲ类错患者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肾上腺素受体信号在磨牙异常咬合致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畸分牙法建立磨牙异常咬合大鼠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及实验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膜注射生理盐水(溶剂注射组)或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普萘洛尔注射组)。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密度及骨小梁结构学参数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软骨下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软骨下骨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结果:4、8周实验组软骨下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厚度均较其对照组降低,但其骨小梁间隙及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则较对照组增高(P<0.05);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中Adrb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较其对照组增高(P<0.05),但Adrb1及Adrb3基因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普萘洛尔注射可显著逆转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丢失,其软骨下骨小梁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间隙等参数均较溶剂注射实验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异常的咬合力可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促进髁突软骨下骨骨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咀嚼压力对大鼠正畸移动牙压力侧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组5只、软食组20只和硬食组20只。基线组大鼠在实验初始处死、取材。软食组和硬食组建立上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左侧不加力作为对照。各组喂以相应饮食,分别于加力后第3、5、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双侧上颌骨。Micro CT测量加力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及压力侧牙槽骨骨体积/组织体积(BV/TV)、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厚度(Tb.Th)。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量;原位杂交染色观察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mRNA表达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 第14天时软食加力组牙齿移动距离小于硬食加力组(P<0.05)。软食加力组与硬食加力组压力侧牙槽骨BV/TV、Tb.Sp、Tb.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计数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第5、7天,软食加力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和RANKL/OPG比值均低于硬食加力组(P<0.05)。结论 较小的咀嚼压力会减低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槽骨中的破骨活动,减小牙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基骨弓宽度及二者协调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33例为实验组,47例个别正常(牙合)为对照组,利用锥形束CT扫描颌面部,将扫描后图像导入Mimics10.01图像处理软件分别测量牙弓宽度、基骨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宽度之差,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牙弓宽度与个别正常(牙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颌牙弓宽度大于正常(牙合),其中下颌第一磨牙处平均宽度正常(牙合)为(56.26±3.09)mm,骨型Ⅲ类患者为(57.78±3.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颌基骨弓宽度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其中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处正常(骀)为(59.11±5.97)mm,骨型Ⅲ类患者为(56.23±5.28)mm,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基骨弓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在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处分别为(47.44±2.96)mm、(59.81±3.87)mm和(76.20±4.20)mm,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值均小于正常(牙合)(P<0.01),而牙弓宽度差值仅在尖牙处差异显著(P<0.05),其余牙位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①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基骨宽度发育不足,下颌基骨宽度发育过度.②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宽度不协调表现在基骨水平,牙弓对基骨弓宽度不调有代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1例,正常牙合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 男性Ⅱ类错(牙合)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牙合)者,Ⅲ类错(牙合)者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大于正常(牙合)者,上前牙区深度、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正常(牙合)者;女性Ⅱ类错(牙合)者下尖牙间宽度小于正常(牙合)者;Ⅲ类错(牙合)者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上前牙区深度小于正常(牙合)者.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前部发育受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