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心肌移植对胶原纤维含量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用Brdu标记的BMMSCs细胞悬液注入心梗区不同部位,取心梗区标本,行Massion三色染色测定胶原纤维含量。结果犬BMMSCs培养生长状况良好,传代后经Brdu标记,标记率达80%;梗死心肌组织切片发现,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结论犬经心肌内注射途径植入的自体BMMSCs可以在梗死心肌组织内定植、存活,减少胶原形成,从而有利于延缓AMI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ICU常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由于患者病情重,各种侵入性置管多,昏迷患者居多且无家属陪护,患者经常出现谵妄、烦躁、不配合治疗,甚至自伤行为,身体约束常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身体约束不规范,缺乏完善的约束护理流程。实际上成人患者身体约束是涉及生理、心理、法律、伦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复杂课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使用身体约束的指针、效果及给患者带来的利弊后果。  相似文献   
3.
全麻苏醒期躁动(EA)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停止,手术结束,麻醉苏醒时出现不自主运动、不听从医护人员指令、语无伦次、哭喊或呻吟、企图拔除安置的各种管道等,严重时可造成管道脱落,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因此,了解EA的危害及其发生原因、机制,以便更好地预防、处理及正确护理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问题。本文将EA原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中应用的效果及其临床管理.方法 通过对150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封闭式吸痰的临床观察,对照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封闭式吸痰的操作方法、临床管理及其优越性.结果 封闭式吸痰在临床应用方面已得到认可,与传统开放式吸痰相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优越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依从性.结论 封闭式吸痰操作方法简化、优点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强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局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血管新生,阻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犬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后一二小时,实验组犬将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心肌梗死区四五个不同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的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天及1,2,3,4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P < 0.01),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P < 0.01);心肌梗死区单位面积毛细血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使得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增加,并可促进心肌梗死后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局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血管新生,阻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犬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对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后一二小时,实验组犬将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心肌梗死区四五个不同部位,对照组注入等量的DME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毛细血管密度测定。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天及1,2,3,4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P < 0.01),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P < 0.01);心肌梗死区单位面积毛细血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使得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增加,并可促进心肌梗死后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7.
芮祖琴 《安徽医药》2019,23(9):1817-1820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下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PPV)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早期肺康复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0例,分别统计两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NPPV时间、氧合指数测定、COPD病人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和病人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别为67.16%±7.07%、60.55%±9.71%、89.11%±10.59%,对照组分别为63.63%±6.16%、55.14%±9.54%、83.59%±10.34%,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PPV时间为(6.2±2.7)d、氧合指数为(380.65±19.17)、CAT评分为(8.82±2.82)分,对照组分别为(8.1±3.3)d、(369.14±18.61)、(12.02±2.78)分,观察组NPPV时间较对照组下降,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升高、CAT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肺康复训练可改善COPD无创机械通气病人肺功能指标、提高病人氧合指数,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减轻焦虑抑郁,且操作易行并最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气道湿化给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住院气管切开患者70例,根据设定的入选条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湿化给氧方法,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气切面罩结合气切口微量注射泵泵入0.45%生理盐水。干预组采用文丘里联合伺服型加热湿化器湿化给氧。观察比较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气管内痰痂形成、血气分析中PaO2平均值、PaCO2平均值。结果两组气切口吸入氧气温度、气道内痰液粘稠度及气管内痰痂形成、动脉血气PaO2及PaCO2平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文丘里与伺服型加热湿化器联合应用湿化给氧,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氧合效果及吸氧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降阶梯思维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降阶梯思维的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分诊时间、首诊时间、ECG监测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气道清理时间、呼吸支持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抢救成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离开急诊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分诊时间、首诊时间、ECG监测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气道清理时间、呼吸支持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阶梯思维护理可有效缩短创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护理完成时间,降低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不同方法及护理进展,并总结了对ICU高热患者的护理启示,以指导护理人员正确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促进控制ICU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防止其并发症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