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分析金双歧、思联康、妈咪爱3种胃肠道微生态益生菌及其连用口服补液盐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1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医院收治的4月至1周岁的急性胃肠炎(腹泻)患儿162例,1~3周岁以内急性胃肠炎(腹泻)患儿162例,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主要用双歧三联活菌(金双歧),第2组用双歧四联活菌(思连康),第3组用妈咪爱散剂,第4组为益生菌联用口服补液盐,均为常规剂量喂养和对症治疗,疗程均为3 d。结果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97.53%,98.77%,100.00%;4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就显效率而言,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连用补液盐明显优于单用益生菌(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益生菌用于婴幼儿急性轻中度腹泻均有效,但联用口服补液盐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金糖宁胶囊联合卡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空军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卡格列净片,0.1g/次,1次/d,餐前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金糖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FINS)相关血清学指标、HOMA-β和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1.82%、9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FPG、2h PG、HbAlc及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糖相关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经治疗,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颗粒蛋白前体(PGRN)、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皮质醇(Co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HOMA-β显著升高,而HOMA-IR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糖宁胶囊联合卡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机体相关血清因子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专家经验类文献中提及的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从建库至2020年9月4日收录的专家经验类期刊文献,提取针刺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499篇文献,包括495篇中文和4篇英文文献.针刺疗效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诊断方式、针刺取穴、针刺操作、针刺调神、针刺时间5个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对免疫功能缺陷小鼠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匹多莫德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多莫德组,每组15只。模型组、匹多莫德组均给予环孢菌素A腹腔注射造模,正常组则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均隔日1次,共注射3次。造模后,匹多莫德组每日尾静脉注射匹多莫德10 m L/kg,正常组、模型组给予注射生理盐水,共注射11 d。造模后的第1,6,11天每组随机处死5只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脾组织中TNF-α和IL-4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的第1,6,11天,匹多莫德组和模型组脾组织中TNF-α和IL-4灰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 05),但匹多莫德组TNF-α和IL-4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匹多莫德能够抑制脾组织中TNF-α和IL-4的表达,从而减轻由炎性递质大量释放所诱发的免疫功能缺陷导致的病理损伤,推断匹多莫德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以改善免疫功能缺陷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神经营养药物脑苷肌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脑苷肌肽临床应用广泛,对急性脑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恢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帕金森病、痴呆、精神分裂症等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脑苷肌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4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关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2年12月),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1 3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19,95% CI(1.09,1.29),P<0.00001];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MD=-1.56,95% CI(-2.38,-0.74),P=0.000 2],疱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MD=-3.21,95% CI(-4.27,-2.16),P<0.00001],试验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MD=-2.02,95% CI(-3.44,-0.60),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26,95%CI(0.48,3.32),P=0.64]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效且安全性好.但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乌司他丁在2种常用输液溶剂中的稳定性。方法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及浓度,将注射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分别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和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定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 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溶剂混合配制12 h内,外观和pH均无明显变化,≥10μm不溶性微粒数和≥25μm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规定的限度,且12 h内乌司他丁的含量基本无改变。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与2种输液溶剂配伍后,室温条件下12 h内可保持相对稳定,临床可采用输液泵持续给药的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技术检索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基因芯片数据,并结合体外实验,筛选与验证IPF相关的蛋白,为该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潜在的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基因表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 检索“IPF”词条,下载GSE150910芯片数据,利用Bioconductor 软件包 DESeq2分析正常组和IPF组差异表达基因,对所获得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日本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gene and genome encyclopedia,KEGG)通路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作可视化处理。通过液质联用对差异基因对应的蛋白质进行定量;体外研究关键蛋白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分泌或形成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到69个与细胞外基质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3个上调基因和16个下调基因;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降解(degrada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胶原蛋白降解(collagen degradation)和胶原链三聚化(collagen chain trimerization)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和蛋白定量研究显示,与IPF相关的基因主要为金属蛋白酶(MMP-3, 9, ADAMTS14)和P4HA3等;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P4HA3抑制剂能抑制肺纤维α-SMA分泌。结论 通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明确相关基因和蛋白在IPF发生或发展过程中作用,为IPF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治疗与用药。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网络查询方法,收集H7N9禽流感最新研究动态,发病初期及轻重症患者的治疗与用药原则,重症患者的治疗措施与用药。结果 H7N9禽流感发病初期和轻症患者及早发现和治疗,重症患者采用"四抗二平衡"方法和人工肝技术清除体内堆积的炎症因子,合理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新型重组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早发现和正确治疗,正确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对症联用中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ERCT)针刺方案充分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方法:选取四大医学杂志于2001年1月至2021年4月发表的12篇针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焦点组访谈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将受访者提及的ERCT针刺方案充分性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研究基础、患者/疾病因素、治疗/对照组方案、结局指标、医师因素、环境因素6个主题。结论:本研究总结出ERCT针刺方案充分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有待更大范围内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