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结直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列线图预测该肿瘤生存概率,为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获取199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成列线图,之后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生存准确性.结果: 5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64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9.4%.546例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4岁,未婚/离婚,结肠间质瘤(与直肠间质瘤相比),非手术治疗,组织分化级别高,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更差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P均<0.05), 美国东部地区诊治患者比西部地区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 = 0.027),以上独立预后因素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为0.76(95%CI: 0.72-0.80)和0.75(95%CI: 0.72-0.78).在174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部位明确的患者中,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组织分化级别和是否行手术治疗(P均<0.05),而肿瘤部位仅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相关(P = 0.041),未证实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 = 0.057),采用这4个预后影响因素预测546例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是0.71(95%CI: 0.66-0.75)和0.73(95%CI: 0.70-0.77), 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结论: 结直肠间质瘤预后受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列线图能为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变通柴胡汤治疗少阳头痛12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资料128例不用或停用其它任何药物,全部采用中药汤剂口服,缓解后改散剂口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方药组成:黄芩15g,半夏25g,川芎20g,全蝎10g,蜈蚣2条,细辛15g,白芍30g,菊花15g,炙甘草15g,生姜15g,大枣4枚。治疗结果:1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黄胶囊联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每21天给予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西黄胶囊,4粒/次,2次/d。21 d为1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KP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0.00%、74.29%,疾病控制率(CBR)分别为74.29%、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显著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KP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CA-199和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白细胞计数下降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胶囊联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结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2004年7月-2006年9月期间,在普通外科中小手术中,选择性行改进的皮肤切口皮内缝合265例,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且不需拆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Chanutin与Curnirh报道:在酸性条件下,短链脂肪酸如正辛酸可沉淀血浆中不同蛋白。根据这一理论,Stelnbuch与Audran研究了用正辛酸提纯哺乳动物血清中IgG的方法,而Russo等报道了这一方法在提纯小鼠腹水中McAb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花海     
正~~  相似文献   
7.
倒映     
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在人胆囊癌GBC-SD 细胞系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s),以及SP细胞、非SP细胞和GBC-SD 细胞系表达常见干细胞标记物ABCG2、Oct- 4、CD34的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分选出人胆囊癌SP细胞和非SP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SP细胞、非SP细胞以及GBC-SD 细胞系表达ABCG2、Oct- 4 和CD34的情况。结果:人胆囊癌GBC-SD 细胞系中存在着少量的具有干细胞潜能的SP细胞,其所占的比例为(0.64± 0.08)% ,SP细胞相对于非SP细胞和GBC-SD 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侵袭力(P<0.05);并且ABCG2 在胆囊癌SP细胞中呈现出高表达的状态(89.56±3.86)% ,在非SP细胞中几乎不表达(1.32± 0.49)% ,在未分选胆囊癌细胞系中ABCG2 呈弱表达(12.37± 1.61)% ,P=0.001;Oct- 4 在三种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4.87± 1.40)% 、(88.16± 2.34)% 、(90.17± 1.61)% ,P>0.05;CD34在mRNA水平高表达于非SP细胞和GBC-SD 细胞,不表达于SP细胞;在蛋白水平几乎均不表达于这三种细胞,其含量依次为:(1.78± 0.51)% 、(0.63± 0.21)% 、(0.96± 0.38)% ,P>0.05。结论:人胆囊癌GBC-SD 细胞系中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SP细胞,并且具有ABCG2+Oct- 4+CD34-的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Oct-4在不同侵袭转移能力的人胆管癌QBC939亚克隆细胞系中的表达。 方法:运用体外侵袭实验筛选出1个高侵袭转移潜力和1个低侵袭转移潜力的细胞亚系,并对两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定。运用RT-PCR,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干细胞因子Oct-4在两个亚克隆细胞系的差异表达。结果:分离得到高和低转移能力的人胆管癌QBC939亚克隆细胞系QBC-H和QBC-L,体外侵袭指数分别为263±5.9和154±6.6(P<0.05)。干细胞因子Oct-4 mRNA和蛋白在QBC-H的表达均高于QBC-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Oct-4的表达强度与胆管癌QBC939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它可能是调控胆管癌侵袭转移能力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