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植物、藻类和细菌等可利用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生物合成类异戊二烯前体异戊酰焦磷酸(IPP)及其异构体二甲烯丙基焦磷酸(DMAPP)等生长所必须的前体,因此MEP途径作为除草剂、抗菌药物和抗疟疾药物的药物靶点可用于新药开发。其中MEP途径中的第二个酶1-脱氧-D-木酮糖醇-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是研究最为广泛的靶点,膦胺霉索即为该酶的抑制剂。本综述主要介绍MEP途径、DXR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将来源于放射土壤杆菌(A.radiobacter)TH572的编码N-氨甲酰-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的基因克隆至质粒pET30a上,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结果蛋白质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本试验采用天然的乙内酰脲酶启动子(P_(Hase),长度为  相似文献   
4.
顶头孢霉乙酰转移酶的可溶性表达优化和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步是将脱乙酰头孢菌素C在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头孢菌素C。研究了重组脱乙酰头孢菌素C乙酰转移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优化、提取纯化以及酶活的最适反应条件,并测定了不同底物浓度下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Km值。  相似文献   
5.
Trex1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主要的3'DNA核酸外切酶,人TREX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Aicardi—Goutieres综合征的发生。然而,Trex1缺陷相关的疾病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在用γ照射或羟基脲处理细胞后,发现位于内质网上的Trex1重新定位于S期的细胞核中。即使没有外源压力,由于S期持续不断产生单链DNA分子并在内质网上积累,Trex1缺陷细胞无法正常完成G1/S期的转换,并造成慢性的ATM依赖的检测点活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源-简并的混合寡核苷酸引物(consensus-degeneratehybrid oligonucleotide primers,CODEHOP)介导新微粒酶的PCR筛选,得到这些酶所有的基因片段,并用改进的基因组步行技术得到所鉴定基因的全序列。本研究基于盒式一连接改进了基因组步行方法,主要在于可用任意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用Taq DNA聚合酶对消化的DNA进行末端平滑化,并加上一个腺嘌呤(A)避免自身环化,随后腺嘌呤3’端连接于同样未磷酸化的寡核苷酸盒完成TA连接。  相似文献   
7.
来源于大肠杆菌的青霉素G乙酰化酶(PGA)在催化头孢尼西的合成过程中,通过145位的精氨酸和底物β-内酰胺中的磺酸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PGA活性位点吸附头孢菌素母核(7-SACA)的效率。将PGA固定化于乙醛酰基活化的琼脂糖上,通过对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动力学控制N-酰化,显示其良好的催化效率。较环氧氯丙烷法活化的疏水载体大大提高了合成率与分解率之比。  相似文献   
8.
柔红霉素是合成重要抗肿瘤抗生素多柔比星的前体,由微生物发酵产生。通过PCR从国内柔红霉素生产菌种天蓝淡红链霉菌SIPI-148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1080bp的dnrX部分序列,将PCR扩增片段中985bp的片段亚克隆至大肠埃希菌质粒pYG813构建了同源重组突变质粒pYG963,转化SIPI-1482原生质体并成功地敲除了dnrX基因,得到一株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的发酵试验表明dnrX基因所编码的酶的功能已经被有效地阻断,对酸敏感的副产物减少,柔红霉素的产量增加了近3倍,将原野生菌改造成为多柔比星产生菌,发酵效价与原野生菌株柔红霉素的发酵效价相当,为直接发酵法生产多柔比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尝试将柔红霉素经微生物转化法合成多柔比星。从Streptomyces sp.C5中通过PCR的方法扩增了含核糖体结合位点、大小为1.3kb的编码C-14柔红霉素羟化酶的doxA基因及受SnpR调控的snpA启动子。最终构建的重组质粒pYG908,能表达一大小为46.6ku的蛋白条带,CO结合差光谱分析表明所表达的酶在450nm有吸收峰。重组质粒转化Streptomyces lividans TK24后,工程菌能转化柔红霉素生成和多柔比星保留时间一样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组合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合生物合成是在抗生素产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途径中涉及到的一些酶的编码基因之间的互换,从而产生许多新的“非天然的天然化合物”。本文综述了近二年来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着重介绍了I类PKS的研究结果,并对Ⅱ类PKS、NRPS及DOS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