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3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牵拉钳夹损伤法制备去内膜脐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7 d后,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EPCs对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功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为培养7 d后CD133+细胞>90%;CD34、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为阳性.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厚度(43.5±5.5)ìm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厚度(90.7±12.7)ìm,(t=-28.88,P<0.01);EPCs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77.8±0.1)%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1)%,(t=21.86,P<0.01).结论 成功从人脐血中培养出EPCs,人脐血EPCs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示指骨各指节的长度及宽度进行X线测量,为法医学及人类学提供推断身高的多变量主成分回归方程。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200人(男103人,女103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示指骨各指节骨长与中点宽,将所得数据应用stata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大学生左右示指各节长度、宽度的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示指各指节参数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检测指标单变量、多变量与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 多元回归方程中,利用主成分回归建立的方程更为科学;在单变量回归方程中,示指各指节长度参数建立的方程更为合理;上述回归方程,在法医学、人类学上推断身高简单实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阑尾管状类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阑尾管状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 对2例阑尾管状类癌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阑尾管状类癌均为女性,分别为16岁和23岁,临床表现均为右下腹痛,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瘤均位于阑尾尖部,直径分别为2 mm和3 mm,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排列成不连续的管状和短索状结构.免疫表型:CD56、NSE及CgA均呈局灶性阳性,Syn及CK20均为阴性,1例CK7为局灶性阳性,CEA均为弥漫性阳性.随访均为无瘤生存.结论 阑尾管状类癌极为罕见,体积很小,上皮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均有表达,局部切除即可治愈,须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氧自由基在应激性胃粘膜损害中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激反应引起急性胃粘膜损害的机制认为与胃粘膜的微循环功能紊乱,胃分泌状态的变化和胃运动异常有关。胃粘膜血液循环和调节中“自主调节脱逸”(autoregulationescape)的存在,使胃粘膜的血液供应在应激反应时会出现缺血-再灌注过程,从而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对胃粘膜组织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病率逐年升高 ,且有年轻化趋势。近年来 ,我院应用大剂量复方丹参液、谷维素及黄连素联用治疗高脂血症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8月收治高脂血症病人 32例 ,男 2 2例 ,女 10例。年龄 32~ 5 5岁 ,中位数 47岁。入院前均查血甘油三酯 >1.7mm ol/ L ,其中最高 1例达2 1.3m mol/ L。并糖尿病 8例 ,高血压 14例。1.2 治疗方法 均给予复方丹参液 16~ 2 0 m l,1次 /日 ,静脉点滴 ,谷维素 5 0~ 10 0 mg,黄连素 0 .3,3次 /日 ,…  相似文献   
6.
目前男科病的中医治疗大都以辨证论治为主,亦有专病专方治疗。笔者在男科临床中,非常重视方证论治,善于用经方治疗男科病,并取得满意疗效,兹将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种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别致小鼠血流感染后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和活化T细胞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RANTES)的表达及变化规律,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标准菌株的CD-1(ICR)小鼠血流感染模型,用蛋白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和PBS对照组感染后0.5 h、1 h、3 h、6 h、12 h、24 h和48 h时LIF和RANTES的浓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致小鼠死亡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约为8.1×108/m L、9.6×108/m L、8.1×108/m L和1.1×109/m L。细菌入血1 h时血清中LIF的浓度明显升高,大肠埃希菌组、肺炎克雷伯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LIF的峰浓度分别为(51.6±5.0)pg/m L、(73.2±20.8)pg/m L、(7.3±0.9)pg/m L和(6.1±1.2)pg/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粪肠球菌组、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细菌入血1 h时RANTES浓度明显升高,3 h时升高更明显。且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升高的幅度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组更为明显。达峰值时浓度分别为(1 929.0±25.2)pg/m L、(1 218.1±227.4)pg/m L、(55.7±10.0)pg/m L和(179.2±9.2)pg/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LIF和RANTES的浓度在细菌入血后1 h即明显升高。感染后的2 d内,大肠埃希菌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LIF和RANTES浓度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和粪肠球菌组。联合检测LIF和RANTES可能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区分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感染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由于近年抗菌药物的滥用、耐药结核菌株基因突变和艾滋病共患结核患者的增多等因素,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出现大量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存在巨大困难。因此,全面了解结核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和监测结核病的发生,建立快速耐药结核株分子检测方法和抗结核新药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就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常见基因突变和分子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难辨梭菌鉴定培养基(CDIF)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方法学评估研究。对临床收集的255份粪便标本同步进行CDIF培养基和环丝氨酸-头孢西丁-果糖琼脂培养基(CCFA)培养,并对CDIF培养基上的所有菌株及CCFA培养基上的典型菌株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结果 255份粪便标本中,经CDIF培养24 h后出现典型菌株64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58株;另有3株无色透明菌落的菌株被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以质谱鉴定结果为参考,CDIF培养基对难辨梭菌鉴定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58/61)、96.9%(188/194)、90.6%(58/64)和98.4%(188/191)。CCFA培养48 h后生长的典型菌株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61株。CDIF培养基和CCFA培养基上经质谱鉴定为难辨梭菌的菌落中,分离单一菌种比例分别为80.3%(49/61)和77.0%(47/61);CDI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密度高于CCFA培养基。结论 CDIF培养基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为难辨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