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聂利民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2):22-22,24
目的:探讨重症胆管(AC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方法:分析我院近十五年来收治46例ACST的治疗情况。结果:手术41例.非手术5例,死亡9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6例。结论:老年ACST患者,伴发病多,死亡率高,及时就诊,早期应用大量激素,选择适宜手术方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聂利民 《求医问药》2014,(3X):173-174
目的:比较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进行多排螺旋CT检测时肺功能的特征,分析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38例吸烟者及39例非吸烟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为本研究中的患者进行CT扫描,在扫描前向其介绍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的方法。将扫描参数设定为:行层厚设置为5mm,层间距设置为5mm,120Kv,140mA,准直为0.75mm,每周0.75s设定为旋转时间,分别在最大吸气末屏气下及最大呼气末屏气下对患者进行从肺尖到肺底的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在呼气及吸气时主动脉弓、支气管分叉、支气管分叉下4cm的扫描数值。结果:在吸烟组的CT扫描图中能够明显观察到肺气肿现象。两组患者在呼气时主动脉弓层面、支气管分叉层面的相关指数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率可明显增高。为吸烟者进行螺旋CT扫描能清楚地发现其肺功能状况,为对其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4岁,主因患双手杵状指20年来诊。追问病史,除杵状指外,患者仅有轻度的咳嗽病史,其它化验及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均无异常改变。摄胸、双手、双尺桡骨、胫腓骨及股骨X线片所示:(1)胸部两侧侧胸壁内胸膜呈略不均匀细带状肥厚;(2)双手呈典型杵状指改变,未端软组织变厚呈杵状,指骨簇状增大,甲状粗隆部分吸收,但无骨膜新生骨。(3)双尺桡骨未见异常,而双胫腓骨从下至上呈对称性骨膜增生,薄层线状,近膝关节处呈花边状改变,与骨皮骨相触合,从而使骨干增粗。双股骨只限于后缘一侧有线样骨膜增生。诊断:肥大性骨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抽样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依靠中医望闻问切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分析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26例,脾胃湿热型29例,脾胃虚寒型37例,胃阴不足型25例,胃络瘀血型3例。胃络瘀血型例数太少,故不参与组间比较。肝胃不和型中男女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男女比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镜表现伴增生、伴糜烂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同证型的单纯性、伴出血、伴胆汁反流、伴肥厚所占比例(P均<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关联,合理运用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有助于帮助临床正确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痊愈27例(42%),有效率为86%,对本次治疗满意的有34例(53%);实验组痊愈45例(70%),有效率为97%,对本次治疗满意的有51例(80%)。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还可逆转此病病理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湘辉  聂利民 《河北医学》2014,(8):1389-139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9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结果:入院时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平均(11.22±3.12),其中〉7占72.41%,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及〉7比例无差异(P〉0.05);住院一周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8.23±2.50)、〉7比例45.52%,出院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7.18±2.11)、〉7比例35.86%均低于对照组的(9.87±2.78)、59.31%,(8.54±3.09)、44.83%%(P〈0.05)。结论: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和预防老年患者睡眠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132例行胃镜与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中医证型给予适当的中医药治疗,观察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及中医治疗效果。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65.15%),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26.52%),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8.33%);中医治疗的显效率为87.88%。胃镜表现越多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的特异性越高。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的效果局限,因此应该以病理诊断作为此病的确诊手段,再根据中医证型进行恰当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轴位CT影像中对腰椎侧弯的提示性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轴位CT影像中对腰椎侧弯的提示性征象.资料与方法 运用常规阅片、轮廓勾画法对49例脊柱侧弯(均累及腰椎)及无侧弯患者245个L1~S1椎间盘CT轴位影像进行评价.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侧弯组腰椎间盘轴位CT影像可见多个椎体双侧附件不对称、骨性终板"半月征"、"侧移征"、椎体断面旋转、相邻椎体"侧缘错位征"、"后缘相交成角征"、不对称性退变、椎间盘不对称膨出、"假性膨出征"多见、双侧腰大肌不对称,分别为49、49、49、44、49、39、29、36(51个)、49(139个)、18例,无侧弯组分别为10、9、1、1、3、0、8、13(23个)、18(68个)、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侧弯腰椎椎间盘轴位C工具有一定影像特点,准确认识,对疑似侧弯者,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针头刺破硬脑膜后,缓慢推至血肿腔边缘。在针体侧管上连接引流管,在引流侧管上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吸。结果:本组存活60例。死亡率10.5%,2—6小时死亡率2例(40%),6—48小时死亡率(6%),48—72小时死亡率2例(16.7%)。结论:微创清除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其最大特点是严格地控制了血肿范围,全方位,无盲区,高效能吸收血肿,清除率大大提高,避免了脑组织的再损伤和再出血,降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聂利民  张日 《河北医学》2014,(4):666-668
目的:观察食管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提高食管癌影像检查水平。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食管癌患者50作为研究对象,空腹8h以上进行以硫酸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食管癌66.00%,表现为黏膜破裂增粗迂曲、充盈缺损、龛影、局限性管壁发僵或有钡剂滞留、管腔狭窄、管壁蠕动消失、黏膜紊乱、软组织以及腔内型的巨大充盈缺损而近端管腔增宽等;CT检查诊断食管癌88.0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性增厚,软组织肿块,与邻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消失或者模糊;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4例。结论:钡餐对于早期粘膜病变及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对判断肿瘤外侵程度准确性高,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