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钻孔时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回植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40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男93例,女47例;年龄11~75岁,平均44.1岁.骨折类型:简单横形、短斜形、缺损较少的蝶形四肢骨干骨折或简单关节面骨折.根据骨屑是否回植分为回植组(术中收集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重新回植入骨折吻合端)和未回植组(直接行钢板内固定手术),每组70例.术后随访通过骨折部位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骨屑回植组患者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0.3)个月]明显短于骨屑未回植组[(2.3±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骨屑未回植组患者骨折端愈合率[55.2% (37/70)]明显低于骨屑回植组[100% (7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时钻头螺纹内自体骨屑回植能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切除术治疗50侧重症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本院就诊的重症混合痔患者50例,均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结果 痔核完全回缩96.00%(48例/50例),未完全回缩4.00%(2例/50例),术后1~2d有出血8.00%(4例/50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尿潴留24.00%(12例/50例),给予导尿后次日拔除,随访6~24个月,复发率为6.00%(3例/50例).结论 PPH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术后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大姚县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均采用PLDD治疗。结果患者疗效优44.44%(20例/45例),良37.78%(17例/45例),可13.33%(6例/45例),差4.44%(2例/45例);优良率为82.22%(37例/45例);全部患者均未见并发症产生。结论采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供精志愿者染色体筛选结果,为精子库排除志愿者遗传缺陷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男科/人类精子库进行精液筛查的2 754例供精志愿者,分析其染色体核型结果。据染色体结果将供精志愿者分为染色体正常组(2 66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组(7例)及染色体多态性组(86例),比较3组间的人群特征及精液参数。结果 2 754例供精志愿者中,有93例供精志愿者为染色体核型异常或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3.38%(93/2 754)。染色体正常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组及染色体多态性组3组间的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冷冻前及复苏后的精液质量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9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或染色体多态性的供精志愿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志愿者有7例,占比7.53%(7/93);染色体多态性86例,占比92.47%(86/93)。染色体多态性中以D组(13、14、15号)和G组(21、22及Y)染色体随体区变异最多,多态性占比34.88%(30/86);其次为25例1号、9号、16号...  相似文献   
5.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后发生骨质疏松(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因踝关节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207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以骨折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为标准分组,对围术期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4个指标对骨折后6个月内发生骨质疏松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糖尿病病史、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OCS)为骨折6个月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4(1.75~5.41)、2.28(1.11~6.58)。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抗骨质疏松治疗为独立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0.32(0.28~0.67)、0.29(0.17~0.4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选择内固定术,合并糖尿病合理控制血糖,术后预防并发症和选择合理抗骨质疏松方法治疗、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后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应用克氏针治疗第2、5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的新方法。实验组12例均行切开复位,采用数枚克氏针将骨折块固定于相邻掌骨。12例均获得6~12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时间为6~12周,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指标评定:优10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7%。  相似文献   
8.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 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5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按不同治疗预后分为疗效好组75例(71.4%)和疗效差组30例(28.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炎症因子、FGF2及BMP-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FGF2及BMP-2与预后的关系;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FGF2、BMP-2及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 疗效差组Ⅳ型Cierny-Mader分型及窦道形成患者占比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FGF2及BMP-2水平均低于疗效好组(P<0.05)。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