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合并有肝静脉和/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Ⅴ级以上严重肝损伤患者施行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结果本组11例患者,成功救治8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达72.73%。结论全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肝损伤的出血量,使创伤部位得以充分暴露,迅速修复,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6年4月间应用电凝术治疗的3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一期愈合,无局部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方法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1例,手术治疗22例;门脉高压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3例,手术治疗28例;胃癌、胃间质瘤及十二指肠克罗恩氏病出血19例,手术治疗17例;肝癌并消化道出血3例,手术治疗1例,介入治疗1例;周期性胆道出血1例,行介入治疗;不明原因出血21例;其中以内镜检查确诊179例.结论 确诊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最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适时手术能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在乳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术前扪及腋淋巴结肿大的乳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采用门—门方法计算),术中出血少,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17.2个,全部病人病理检查均有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4.5个。所有病人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腋窝肿瘤复发、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水肿及麻痹等情况。结论采用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方法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淋巴结清扫较彻底、神经血管损伤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9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组(治疗1组),单纯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组(治疗2组)和未行腹腔化疗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和积累体会.结果:治疗1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高于治疗2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2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早期腹腔化疗对胃癌的疗效是肯定的,对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胆汁回输在胆道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胆道术后早期经复尔凯鼻肠管行胆汁回输患者,观察其术后表现并与同期胆道手术后未行胆汁回输患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结果:回输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精神状态,食欲及腹胀,术后补液与电解质方面,平均住院日等差异均有显著性。回输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胆道术后经复尔凯鼻肠管行胆汁回输能提早恢复肠蠕动,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补液、改善营养状况,有助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7.
8.
T管窦道破裂或愈合不良19例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T管窦道破裂与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2003年7月间术后纤维胆道镜发现的13例T管窦道破裂与6例窦道愈合不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T管窦道破裂病人中11例发生在取石操作时,2例发生在重置T管时;6例窦道愈合不良病人中均未发现明显影响创伤愈合的全身性因素存在。全部病人均通过内镜处理获得痊愈。结论较大而坚硬的结石与不当操作易致T管窦道破裂,而T管窦道愈合不良可能与病人自身愈合能力有关;适宜的内镜处理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他莫昔芬对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TAM)组、他莫昔芬+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 ICI)干预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向日葵油、他莫昔芬、他莫昔芬+拮抗剂进行造模前预处理,连续3d,每天1次;第3次注射后12 h,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及脂多糖造模.分别于造模后2h和5h采集外周血;5 h采集肝脏;造模后24h观察各组实验小鼠生存率.酶法测定血清ALT、AST;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肝组织病理学分析采用HE及TUNEL法;Western blot测定肝脏Caspase-3.结果 生存率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TAM组和TAM+ ICI组小鼠血清ALT、AST、TNFα和IL-1β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AM组和TAM+ IC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M组小鼠肝脏大体无明显变化,TAM+ ICI组肝脏外观略呈肿胀,而模型组小鼠肝脏则呈现明显肿胀、出血坏死表现;镜下TAM组及TAM+ ICI组表现轻微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毁坏,而模型组小鼠表现明显.TUNEL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M组及TAM+ ICI组见少量凋亡小体,而模型组肝细胞皱缩明显,多见凋亡小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TAM组及TAM+ ICI组均未见Caspase-3的p17片段,而模型组显著增多.结论 他莫昔芬可能通过抗凋亡机制拮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  相似文献   
10.
<正>肝胆胰外科手术后常遇到患者合并胸腔积液,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可出现压迫症状,应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使疾病早日康复。以往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反复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鉴于引流管口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