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院前急救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措施.结果:138例安全转送入院进行后期治疗,死亡10例.结论:加强急诊抢救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紫珠致瘀作用机理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珠(Folium Callicarpae Pedunculatae)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e Pedunculatae R.Brown的干燥叶,又名止血草,味苦、涩、性寒,无毒,具有活血、止血、消肿、散瘀、除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痈疽肿毒、喉痹等症.紫珠属"致瘀药"[1],具有致瘀作用,但未见其致瘀作用的机理及应用报道,故在此对其作一探讨,以期能对紫珠的致瘀作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托蒽醌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1例RRMS患者应用米托蒽醌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水平,同时设43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RRMS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活化效应性T细胞比例及TNF-α、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米托蒽醌治疗RRMS效果确切,可能机制为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甲泼尼龙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机制。方法对44例MS患者(MS组)于入院次日起予甲泼尼龙1 000 mg/d静滴,每3 d减半量,12 d后改为甲泼尼龙60 mg口服,同上减量,至4 mg/d连服3 d后停用。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S组(治疗前后)和43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MS组CD4+CD25high T/CD4+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25int T/CD4+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前者水平显著降低、后者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治疗前MS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前者显著升高、后两者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甲泼尼龙可调节M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可溶性细胞因子水平,此可能为其治疗M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诊抢救1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方法:院前急救行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早期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合理调整血压,气管插管,加强呼吸道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护等综合措施。结果:138例安全转送入院进行后期治疗,死亡10例。结论:加强急诊抢救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罗志毅 《中外医疗》2008,27(24):1-2
目的 临床分析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的治疗.方法 回顾3例SWS.结果 SW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以颜面和软膜血管瘤为主要特征,其型的临床表现为-侧颜面的焰色痣,对侧肢体抽搐、偏瘫、偏盲、智能减退和同侧青光眼.CT和MRI可发现脑回状钙化,局限性脑萎缩等,增强MRI是首选的诊断方法.采用对症治疗,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控制癫痫和青光眼.结论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是诊断SWS的主要方法,治疗以对症壶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罗志毅 《海峡药学》2011,23(2):20-22
目的观察肝脂颗粒对大鼠脂肪肝(FLD)模型的作用,为筛选一种有效治疗FLD的新中药复方制剂,提供初步的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脂肪乳灌胃法,用酒精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FLD模型,观察肝脂颗粒1.0、2.0、4.0g.kg-13个剂量组对脂肪肝大鼠的血脂、肝功能、肝脂、肝指数,肝脏羟脯氨酸(HYP)、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肝脂颗粒的高、中和低3个剂量,均能显著降低FLD模型大鼠血液中胆固醇(TC)和肝组织中胆固醇及MDA的含量。结论肝脂颗粒具有防治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人,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收治的11例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首先按真性失盐常规补钠治疗,2~3 d后血钠不回升或继续降低,补钠量与失钠量相当,考虑为SIADH,改为限水、限钠治疗.结果:11例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均具有以下临床特点:低钠血症、低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之比>1.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措施不同于低钠血症.早期诊治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颅底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颅底骨折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本院近5年来颅底骨折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1995年7月-2000年6月共收治颅底骨折135例,其中发生脑脊液漏101例(74.8%),颅内积气76例(56%),脑血管损伤6例(4.5%),神经损伤17例(12.6%),伴有原发或继发性脑损伤26例(19.2%),死亡7例(5.2%)。结论:颅底骨折时应注意其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