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氩气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 APC )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 ,有止血和破坏病变组织的双重作用 ,且不易导致出血和穿孔.我们自2009 年3月以来开展对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包括心痛定(nif-edipine)、尼索地平(nisoldipine)、尼群地平(nitrendipine)等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在临床治疗中常常和其它药物并用,本文讨论一下这些药物并用之利弊,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5—2019年勐腊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5—2019年勐腊县乙脑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结果2005—2019年勐腊县共报告乙脑111例,死亡13例,平均发病率2.66/10万,病死率11.71%,发病率逐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χ2=16.676,P<0.001)。乙脑发病呈现明显季节性,92.8%的病例集中在5—7月,6月为发病高峰;勐腊县14个乡镇(农场)中有13个乡镇(农场)有乙脑报告。乙脑患者男女性别比1.27∶1。以散居儿童(44.14%)和学生(27.03%)为主,乙脑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岁,以小于15岁的儿童为主,其中0~4岁的病例32例,占28.83%;5~14岁的病例50例,占45.05%。2017年和2019年非儿童乙脑病例比例均超过儿童病例。乙脑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5 d,临床诊断病例66例(59.46%),实验室确诊病例45例(40.54%)。96.40%的乙脑病例(107/1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应采取包括提高乙脑疫苗免疫覆盖率在内的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依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健康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ADL评分(76.7±11.4)分高于对照组的(65.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和治疗依从性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度96.7%和治疗依从性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0.0%、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强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常导致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严重者可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在一些年老体弱或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患者,甚至会诱发心肺功能的损害,严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跳停搏及脑卒中等。对这类患者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从而接近生理状态,有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对咪达唑仑、哌替啶及山茛菪碱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食管异物为临床常见急诊之一,患者会因此进食困难,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及时诊治。传统胃镜检查,病人配合差,操作时间长,病人痛苦多,常致食道异物取出困难或失败,甚至少数病人因畏惧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断及治疗,现收集我院行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者3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61例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护理干预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诱发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钠的摄入不足、腹水的释放过量和治疗过程中利尿剂的不当应用。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干预应当根据不同因素导致的病情指标变化而用药护理,防止有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儿流行性感冒主要指发生于婴幼儿的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突发和迅速传播的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性肺炎、重症或危重症流行性感冒。婴幼儿、儿童等免疫力低下,应重视各类型的流行性感冒,及时就医治疗,并进行外周血检测、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查、血清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便于医生诊断治疗。同时家长日常应重视小儿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宝宝多饮水、给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加强宝宝运动锻炼等,提高宝宝抵抗力,从而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表现、问卷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等查找可疑食物。采集病例肛拭子、可疑食物、水样和环境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65例,罹患率为24.34%;主要症状以腹痛(100.00%)、恶心(90.77%)、呕吐(16.92%)为主,最短潜伏期为6.8 h,最长潜伏期为46.0 h,平均潜伏期为10.3 h;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9岁;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食米线炒猪肉、炒白菜、炒黄瓜均导致发病风险增加;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样本中分离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菌株。结论 该起事件为嗜水气单胞菌污染学校食堂用水及食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应加强校内用水卫生管理,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引水要考虑到卫生消毒及保护设施,工程设计要符合卫生学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