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新分离到4种苯丙烷类替代的双氢黄酮-3-醇化合物,命名为夹竹桃麻素A~D(1~4)。根据MS、NMR等数据分析确定了夹竹桃麻素A~D的结构,同时还分离到已知的类似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8,7-e]-4α-(3,4-二羟苯基)-二氢-2(3H)-吡喃酮(5),cinchonain Ia(6),(-)-表儿茶素,( )-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 )-没食子儿茶素。  相似文献   
2.
肾茶(Orthosiohon aristatus Lamiaceae)的叶在印尼爪哇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作者用氯仿提取和精制其叶的水煎液,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3个是新化合物,即两个isopimarane型二萜烯的肾茶酮A和B(orthosiphonone A和B)和1个苯并色烯(benzochromene)。肾茶色烯A  相似文献   
3.
以作者以前的工作为基础,从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的鲜叶中分离并鉴定了两个新生物碱,(-)-14β-乙酸基苦参碱和(+)-14α-乙酸基苦参碱,这两个新生物碱是首次检出的具有酯基的苦参碱型生物碱。此外还检出14种已知的羽扇豆碱。本篇叙述上述两个新生物碱的结构鉴定。 生药样品为1999年7月从中国广西采集,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生药系鉴定。鲜叶风干后,取4.9kg用75%甲醇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后,用10%盐酸酸化至pH4,用乙醚提取3次,弃去乙醚液,酸水液用碳酸钾碱化至pH11,用二氯甲烷提取3次,二氯甲烷液用碳酸钾干燥后,真空浓缩,得到98.7g粗碱(收率为2%)。15.4g粗碱用硅  相似文献   
4.
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和特性粘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测定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曲线和乌氏粘度计测定猪苓多糖特性粘数。实验表明猪苓多糖分子量分布曲线为连续形,无明显分级现象,重均分子量((?))分布范围为1~7万。特性粘数为14.9~22.9。  相似文献   
5.
6.
7.
秦皮中香豆素成分的薄层分离和光密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希圣  章育中 《药学学报》1983,18(6):446-452
秦皮的乙醇提取液在硅胶G薄板上,用氯仿—甲醇—水(30:10:3)的下层25ml加甲酸0.5ml为展开剂,成功地分离了七叶亭、七叶灵、梣皮亭、梣皮甙和宿柱白蜡甙五种香豆素甙和甙元。用岛津CS-91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测定其含量。对定量前薄板上分开的组分的定性进行了探讨。测定方法快速、灵敏、稳定、简便,为评价秦皮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沙世炎  章育中 《药学学报》1965,12(11):754-757
本文采用不含粘合剂的国产氧化铝板进行了20个常见生物碱的薄层层离,找出了分离的最合适的扩展剂以及影响分离的因素(氧化铝和扩展剂的pH)等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麻黄鹼的高碘酸比色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育中 《药学学报》1956,4(4):273-280
虽然麻黄鹼早在1885年已从麻黄草中分出,并且在1920年已经人工合成,但是麻黄鹼的含量测定,迄今仍缺乏满意的方法。考查文献上所见的麻黄鹼的含量测定法,主要可归纳为二大类,就是酸鹼滴定法和比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药典)的方法所根据的原理是先用鹼使样品(麻黄鹼鹽类的纯品或麻黄流浸膏)中的麻黄鹼游离,继用醚抽出,然后采用酸鹼滴定。英国药典和美国药典的含量测定法也如上述。这法的缺点是:(1)用醚和酸液反复抽取,手续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