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决明子的化学对照品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标准,为决明子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 决明子药材用30%乙醇提取,采用溶剂法及硅胶、C18反相柱色谱法分离制备红镰霉素-6-O-β-龙胆二糖苷对照品.采用紫外光谱、质谱、氢谱和碳谱确认结构.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蒿属植物毛莲蒿地上部分倍半萜类化学成分, 通过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2个倍半萜类成分, 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 分别为negunfurol (1), schensianol A (2), artemine (3), eudesm-4(14)-en-12-oic acid, erivanin (4), 1,5-diepi-artemin (5), acetylartemin (6), naphtho[1,2-b]furan-2(3H)-one,6-(acetyloxy)- decahydro-9a-hydroxy-3,5a-dimethyl-9-methylene-(3S,3aS,5aS,6S,9aS,9bS) (7), naphtho[1,2-b]furan-2(3H)-one,6-(acetyloxy)- 3a,4,5,5a,6,7,8,9b-octahydro-8-hydroxy-3,5a,9-trimethyl-(3S,3aS,5aR,6S,8S,9bS) (8), isoerivanin (9), barrelierin (10), (11S)-1- oxoeudesm-4(14)-eno-13,6α-lactone (11), 1-epi-dehydroisoeranin (12)。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莲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九里香是传统中药九里香属植物的两个基原植物之一。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HPLC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在20分钟内同时测定九里香中两个香豆素类化合物,海南九里香内酯(1)和橙皮内酯(2),以及一个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3,5,6,7,3′,4′,5′-七甲氧基黄酮(3)。色谱条件为采用DIKMA Spursil C18色谱柱,乙腈–水(50:50,v/v)等度洗脱,柱温25 oC,流速1 m L/min,320 nm检测。三个主要成分分离度良好,在测试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52%–101.97%之间,RSD值小于2%。采用该方法对20批不同产地的九里香药材进行含量测定,三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和在1.55–7.45 mg/g。此外,还对九里香不同部位如主茎、侧枝、嫩枝和叶,及不同采收期的药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个主要成分在嫩枝及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主茎或侧枝中,所以药典规定以九里香的叶及嫩枝作为药用部位是合理的;六月或十月为最佳采收期;产自广东茂名市、深圳市、广西南宁市、天峨市和福建漳州市的九里香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地。该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可用于九里香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痛泻要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发现其功效主要与抗炎、镇痛、止泻等药理活性相关。临床上多以其为基本方,加味化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痛腹泻等,疗效显著。应进一步利用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和药理学研究方法,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用药特点,针对痛泻要方主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并以药效物质为指标,建立其合理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为中药复方药物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为儿科最常见的三大继发性肾病之一,目前治疗上西医多选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多药物联合治疗,中医则以清热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分阶段辨证论治,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研究文献梳理总结,以期对紫癜性肾炎开展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决明子较为系统、适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中国药典决明子质量标准修订提供建议。方法:建立了一种以大黄酚-1-O-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苷(1)、红镰霉素-6-O-β-D-龙胆二糖苷(2)及决明内酯-9-O-β-D-龙胆二糖苷(3)3种主要成分为指标的HPLC分析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66批中国不同地区市售决明子进行含量测定及分析,并给出3个主要成分的限量。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中国市售决明子的质量评价,并可作为目前决明子质量标准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柴胡-黄芩药对发挥抗抑郁功效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取柴胡、黄芩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规定用量,按照二因素七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配伍分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方法造模,抑郁症模型小鼠灌胃给予柴胡-黄芩不同配伍比例的水煎剂,观察其对模型小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悬尾、开野等行为学试验的影响。将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方程求解最佳配伍比例。对优选的配伍比例进行验证,并测定小鼠脑海马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水平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探讨柴胡-黄芩药对可能的抗抑郁机制。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 0. 01),开野穿格次数显著减少(P 0. 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 0. 01);给予柴胡-黄芩水煎剂可增加模型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5,P 0. 01)和穿格次数(P 0. 05,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验证试验显示,柴胡与黄芩配伍后可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增加小鼠的糖水偏好率(P 0. 01),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及柴胡-黄芩(8∶3)配伍组均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穿格次数(P 0. 05,P 0. 01);柴胡-黄芩(1∶1)配伍组在强迫游泳试验和悬尾试验中优于柴胡-黄芩(3∶8)和(8∶3)配伍组(P 0. 05,P 0. 01),在糖水偏好试验和开野试验中显著优于柴胡-黄芩(3∶8)配伍组(P 0. 05),且柴胡-黄芩(1∶1)配伍组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的效果最佳。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可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发挥抗抑郁功效,其最佳配伍比例为1∶1,最佳用量均约为5 g,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中CREB磷酸化和增加海马中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凤侠  章宸  姜勇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57-1759
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反相、凝胶等柱色谱分离技术,对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新疆一枝蒿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1)、R-(-)-vestitol(2)、小麦黄素(3)、金圣草黄素(4)、3-吲哚甲酸(5)、七叶内酯(6)、芹菜素(7)、木犀草素(8)、反式咖啡酸(9)、紫花牡荆素(10)、金腰乙素(11)和洋艾素(12).化合物2为首次从蒿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6,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