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改进急救车的管理方法,确保急救药品及物品的完好率达到100%。方法通过建立急救车目录卡、封条管理,从质量和数量分别责任到人及建立效期登记本来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该管理方法后在多次检查和抢救中,药品及物品的完好率均达到100%,交接班查对时间由传统的20 min左右减少至改进后的每次2~3 min。结论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急救车的管理质量,并且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多见于1~3岁的小儿,发病率为3%~5%,起病急,来势凶猛,如得不到及时救治,惊厥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发育或转为癫痫[1],因此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及时控制惊厥及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秦桂林  白桦林  陈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28-2729
目的探讨近4年来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儿科门诊急诊救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毒患儿的一般临床调查资料。结果小儿急性中毒发生:性别无差异;发生的高峰年龄为1~6岁;中毒种类以药物中毒最多(52.5%),其他依次为日用化学制剂、鼠药及农药;鼠药等剧毒类的中毒多发生在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结论防止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应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重点,应大力、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教育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措施,相关部门要重视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卫生保健及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短期和长期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口头教育为对照组;针对个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书面资料,并随访1年,仍定期健康教育为研究组,自制家长哮喘知识了解调查表,通过书信发放和回收,比较不同健康教育对哮喘息儿家长短期和长期反应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家长能正确应急处理,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病情,理智求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儿个体差异,加强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科学防治和护理,有效预防复发.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幼儿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06-2009-06婴幼儿外科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婴幼儿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输液是门诊儿科临床最有效能迅速达到治疗目的的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小儿生性好动,加上疾病造成的不适,对穿刺的恐惧,常使患儿哭闹不安.护理人员在给其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常常需要患儿家人或其他护理人员帮忙协助固定其上肢后,方可由护士进行静脉穿刺,这样操作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也降低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浪费了医疗资源.对此,笔者设计制作了一种方便儿童使用的静脉穿刺上肢固定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型乳胶引流管(T管)在小儿肾盂成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行肾盂成型手术的14例患儿采用T管作为肾造瘘管,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导管脱落,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情况发生,术后1个月通过T管顺利取出双J管,术后3、6、12个月复诊,患儿术侧肾脏积水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无加重趋向。结论:将T管作为肾造瘘管便于术后有效妥善固定,且便于取出双J管,安全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儿科门诊护士实行静脉输液量化考核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后,将输液护士进行分组包干,由护士长每日组织各组长检查并对护士的输液质量进行评价,将量化考核结果与护士效益工资挂钩,并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按规范完成操作的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静脉输液量化考核管理后,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对住院老年患者尿失禁的护理及干预情况。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确定新的方向。方法选取156例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关于尿失禁的问卷调查。收集尿失禁护理及干预情况资料。分析护理记录研究患者尿失禁识别及干预情况。结果79(51%)例患者存在尿失禁,通过护理记录识别尿失禁患者20(24%)例。使用尿不湿是护理记录里唯一实行的干预措施。只有10例患者住院期间不愿意接受关于尿失禁的问卷调查。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尿失禁识别率低,尿失禁干预不足。医院应对护士进行关于尿失禁相关培训,护士应该系统的询问住院老年患者尿失禁病史。并指导患者对尿失禁进行干预,提高尿失禁患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运用流程再造管理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对原来的输液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液等待时间由改造前的30~60min缩短至改造后的20~30min。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