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证候研究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及应用领域,并在充分阐释证候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人工神经方法用于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最后进一步介绍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证候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近交系Inbred小鼠(C57小鼠)10只,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敲除小鼠(ApoE(-/-))40只,随机分为ApoE(-/-)对照组(对照组)、针刺非穴位组、针刺穴位组、他汀类药物组。针刺非穴位组针刺小鼠尾部距离根部0.5cm和1cm各一点;针刺穴位组针刺"内关"和"丰隆"穴;他汀类药物组进行辛伐他汀药物灌胃。治疗8周后测量各组小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al,TC)变化、心脏与体质量比,观察心肌纤维组织变化、小鼠心室壁厚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receptor,AT1R)、内皮素-1A受体(endothelin-1type A receptor,ETAR)的蛋白含量。结果:干预8周后,针刺穴位组和他汀类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脂升高幅度明显降低(P0.01),心脏与体质量比降低(P0.05),心室前后壁增厚程度减轻(P0.01),心肌纤维化程度减轻;血浆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降低,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均P0.05);心脏组织中AT1R、ETAR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针刺"内关"和"丰隆"穴可以抑制ApoE(-/-)小鼠血脂升高,降低外周血AngⅡ、ET-1水平,升高外周血NO含量,抑制心脏组织中AT1R、ETAR表达,从而减轻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化,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166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切口感染发生主要与患者术前营养是否均衡、细菌主要来源、切口缝合技术等密切相关。结论:预防术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做好术前营养支持,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切口缝合技术,可降低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缸鱼软骨多糖(RCG)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分为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RCG 100,50,25,10,2 g·L-1组和阳性对照鲨鱼软骨多糖(SCG,50 g·L-1)组.采用MTT法检测RCG对HUVE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CG对HUVEC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观察RCG对HUVEC迁移及小管形成的作用.结果10~100 g·L-1RCG可明显抑制HUVEC的体外增殖,IC50为62.93 g·L-1.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RCG阻止HUVEC在G2/M期.10~100g·L-1 RCG明显抑制HUVEC迁移和小管形成.结论RCG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候非线性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模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之能最好地拟合通过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体现出的实际系统的动态或静态特性。证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四诊信息的综合分析,找出证候的特征,做出证型的分类诊断。因此,可以通过数理分析方法总结证型与指标之间的规律,建立证候诊断数学模型。常用的证候建模方法分为线性建模法和非线性建模法两种。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的骨代谢疾患。该病以骨量的降低、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为特征。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老年型社会的到来 ,作为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和由此而引发的骨折 ,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尤其是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就其作用机理探析如下 :1 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根据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 ,本病当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腰痛”等范畴 ,其中定性定位较准确的当属“骨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毛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S180肿瘤模型,将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不同剂量毛蚶提取物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通过荷瘤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测定初步评价毛蚶提取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论:毛蚶提取物能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长,可能与其刺激机体免疫器官,增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下肢骨折不愈合4例治疗体会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271000)申洪波白云静1王宗辉自1992~1994年,我们采用夹板保护下扶双拐负重功能锻炼的方法收治下肢骨折不愈合病人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为总结经验,现整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中,男3例,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2022年冬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润肺止咳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15日至2023年1月5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108例,其中包括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润肺止咳方”治疗,对照组对为未采用中医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患者,但可能有西医对症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证候和用药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体温复常时间、核酸转阴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体温复常时间和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P=0.967)。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52.9%(36/68)、总有效率为88.2%(60/6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12.5%(5/40)、总有效率47.5%(19/40)(均P<0.01)。结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润肺止咳方”可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咳嗽症状,提高了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咳嗽后遗症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消炎镇痛或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进行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并与西药甲氨喋呤加尼美舒利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病证结合方法给予中药煎剂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7.5~10 mg(1次/周) 尼美舒利分散片100 mg(2次/日),分别在治疗后第8周随访,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2组疾病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81.5%(22/27),对照组有效率为76.0%(1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0.05)。两组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97.0%(26/27),对照组有效率为76.0%(1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关节肿胀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功能分级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试验组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证结合中药组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在改善证候积分、消肿、降低晨僵时间、提高双手握力、降低C反应蛋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是值得提倡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