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PMCT)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100例肝癌共112个瘤灶采用CT引导下PMCT配合TACE治疗,并选择同期70例肝癌共92个瘤灶采用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表现改善,大部分瘤灶明显缩小,缩小>40%的占95.5%;活检提示36个≤3 cm和17个>3 cm的瘤灶完全凝固性坏死,占47.32%;59个>3 cm的瘤灶大部分坏死,占52.68%。68例AFP升高者显著下降,25例转阴。全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4个月,3例死亡,2例复发,半年、1年、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9.0%、98.0%、97.0%。与单纯TACE治疗组比较,肿瘤坏死率、瘤灶缩小率及患者生存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TACE配合PMCT治疗肝癌疗效好、肿瘤灭活彻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和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56例病人,计64个囊肿,其中接受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的患者26例(Ⅰ组),接受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的患者30例(Ⅱ组)。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治愈率及副反应或并发症。结果:对于直径不大于5.0cm的囊肿,Ⅰ、Ⅱ组的治愈率分别达到83.3%及81.8%,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囊肿,Ⅰ、Ⅱ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1.2%及79.2%,Ⅱ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Ⅰ组(X^2=6.190,P〈0.05)。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是穿刺部位疼痛,个别病例出现醉酒样反应、低热。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依从性好。对于直径不大于5.0cm的囊肿,两种治疗模式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囊肿,则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更具优势,应为较大肝囊肿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RI与PET-CT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经增强CT初筛的疑似早期胰腺癌患者68例的影像及病理学资料,其中MRI组42例,PET-CT组26例。比较分析两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MRI组病理提示恶性35例,良性7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6.8%、50.0%、94.3%,PET-CT组共26例患者,病理提示恶性24例,良性2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5.8%、66.7%、95.8%。结论 MRI与PET-CT诊断早期胰腺癌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13例,其中开腹行胆管探查取石术82例为开腹组,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31例为腹腔镜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有无胆漏、切口感染、结石残留、肝功能失代偿等,并进行2组间比较;根据手术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2±0.2)h]以及术后胆漏发生率(6.4%)、残石发生率(29.0%)与开腹组[(1.9±0.1)h,9.8%,2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5.8±0.5)d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0)低于开腹组[(10.1±0.3)d,13.4%](P〈0.05);术后第5天,开腹组与腹腔镜组谷丙转氨酶[(33.2±1.7)、(27.6±2.7)u/L]、谷草转氨酶[(28.9±3.6)、(34.3±10.1)u/L]、总胆红素[(17.9±0.7)、(18.8±1.2)μmol/L]以及白细胞计数[(7.4±0.2)×10^9、(7.2±0.3)×10^9/L]均较术前[(92.2±5.1)、(87.7±9.6)u/L,(78.2±4.2)、(91.2±9.6)u/L,(76.4±2.5)、(79.7±4.5)μmol/L,(15.4±2.9)×10^9/L、(16.3±3.1)×10^9/L]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143.0±6.6)×10^9/L、(120.5±9.8)×10^9/L]较术前[(104.3±7.8)×10^9/L、(89,2±11.0)×10^9/L]增高(P〈0.05),但术后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自Ohara[1]于1963年首次报道了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治疗布加综合征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证实它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下腔静脉压而且也可不同程度的缓解门静脉高压[2].我院自1994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1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脏疾病的门静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门静脉系统的介入治疗在一些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以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些介入疗法的途径、方法及疗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血培养的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特性,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所施行的463例胆肠吻合患者中血培养阳性病例,通过血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血细菌感染特点。结果26例患者术后发生血细菌感染,患病率为5.6%。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感染的细菌中G-菌25株(61.0%),G+菌16株(39.0%),其中以大肠埃希氏菌、粪肠球、屎场球菌等常见,其中15例患者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剂类药物对G一菌高度敏感,而氨基糖苷类和唑烷酮类药物对G+菌高度敏感。结论血源性感染是胆肠吻合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应加强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血源性细菌的鉴定和耐药监测,争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肝静脉端狭窄于肝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8例,A组(26例)行TACE结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放射治疗;B组(32例)单纯行TACE。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3%、23.0%,平均生存期15.5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总有效率(CR+PR)为46.2%(12/26)。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9%、6.3%,平均生存期7.5个月CR2例,PR6例,CR+PR为25.0%(8/32)。A组的生存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癌栓能明显提高其疗效,并具有创伤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