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尿毒症皮肤瘙痒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甲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乙组(高通量透析组)、丙组(血液透析组),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⑴相较治疗前,3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均出现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甲组、乙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在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⑶甲组、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丙组(P<0.05);⑷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同时给予其高通量透析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有效地清除甲状旁腺激素,缓解皮肤瘙痒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机自制置换液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on-line滤过机制备的碳酸氢盐置换液;对照组用市售乳酸盐溶液,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自制置换液的电解质浓度、pH、渗透压、细菌内毒素水平及2组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及电解质浓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电解质浓度、pH、渗透压、细菌内毒素检测符合标准;2组对肌酐、尿素氮的清除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联机自制碳酸氢盐置换液行CRRT是一种安全、快捷、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从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对150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做好拨管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150例患者血流量均达要求,留置时间5d-12个月,平均52.3d。结论:科学的护理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将Roy适应模式应用于颈内静脉插管的血透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血透患者按Roy学说中的护理程序进行一级评估、二级评估、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护理干预以及效果评价,运用生理、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的四种适应模式对其进行适应性护理。结果使患者能克服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适应静脉插管后的病人角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Roy适应模式能使患者面对新刺激,作出良好的适应性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扩大适应范围,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7.
马鞭草合剂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马鞭草合剂对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0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遵医嘱含服马鞭草合剂;对照1组遵医嘱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照2组遵医嘱服用甘露醇口服液。[结果]2周、8周时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6周时观察组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和对照2组分别与对照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马鞭草合剂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经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以便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40例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将2009年1月以前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40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3种压迫止血方法 对于出凝血异常患者血管穿刺后压迫止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出凝血异常的300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手指压迫、传统点压式加压止血带和T型血管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对比3种止血方式的止血效果和止血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使用T型血管压迫止血器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瘀斑或血肿1例,操作人员接触血液0例,引起末梢血运异常2例,引起舒适度改变共6例.A组发生例数分别为11、8、1、14例,B组分别为15、2、9、28例.以上指标C组明显好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型压迫止血器极少发生出血、瘀斑或血肿,使用过程中可杜绝血液接触,对末梢循环影响较小,大多数患者舒适度良好,是一种方便、高效、值得推广使用的压迫止血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将98例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情况和插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CRBSI、动静脉内瘘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在提高血液透析病人满意度、降低导管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