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周红斑定义为无自觉症状的甲周围出现红斑、血管扩张、出血。甲周红斑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皮肌炎(DM)的皮肤症状已为人们所知,但尚未见有关甲周红斑研究的详细报告。本文作者通过肉眼的组织学和毛细血管镜的检查,对各种疾病进行比较,并对其诊断意义及发生机理进行讨论。研究对象为149个病例,其中SLE44例,DLE17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14例、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13例、白塞氏病10例、DM10例、干燥综合征(SJS)5例以  相似文献   
2.
黑素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在白癜风治疗中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AD)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巴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CDw29+/CD45RA-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ICAM-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对淋巴细胞在皮肤内的运行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尿布皮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潮湿和粪便的刺激所致,尤其在有脂溢性或异位性素质的婴儿.念珠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粪杆菌常常迁生.值得注意的是婴儿腹股沟部位甚少发生霉菌感染(股癣),但在青春期后则常见.本文报告2例由絮状表皮癣菌所致的婴儿股癣.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9倒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观正常皮肤的组织病理改变。发现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消失或部分消失。肥大细胞脱粒很常见,有三种脱粒形式。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未发现有IgG在血管壁沉积。皮肤切片用EHF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1:640)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呈阴性。  相似文献   
6.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有二类,一类是血浆FN,过去称为冷不溶性球蛋白,另一类是细胞FN,过去称为大的外界变形敏感性蛋白、细胞表面蛋白或细胞粘着因子。FN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关于在皮肤病学领域中FN的研究,自1979年Fyrand首先报告后,仅有少数几篇文章。本文作者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正常皮肤以及病变皮肤内FN的定位进行观察。研究对象为正常人20例、皮肤病患者125例。后者包括血管炎及炎症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1例、慢性色素性紫癜2例、过敏性紫癜1例、Livedo血管炎1例、结节性红斑3例、持久性隆起性红斑1例)、结缔组织病(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11例、硬斑病3例、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9例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皮损和未受犯皮肤的组织切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并用与人类T细胞及其亚群(OKT_3、OKT_4、OKT_8、抗Leu-1、抗Leu-2a、抗Leu-3a、抗Ia抗原(OKI_1)、郎格罕细胞(OKT_6)起反应的单克隆抗体,对AD患者皮损内单一核细胞浸润的表现特征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进行了研究.急性损害的特征为表皮内海绵形成,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周围浸润由淋巴细胞和少数单核-巨噬细胞组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未增大.在慢性损害,表皮增生实际上不伴有细胞浸润,真皮血管周围浸润主要为单核-巨  相似文献   
8.
正常人表皮郎格罕细胞(LC)能特异性结合IgiJ,这种结合能被针对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ERI)单克隆抗体(mAb)15-1完全阻断.然而,抗低亲和力IgE-Fc受体(FcsRII)mAb MHM、抗II型IgG-Fc受体(FcγRII)mAb IV3或乳精则不能阻断IgE结合至LC.这些观察结果提示IgE结合至LC是通过FcεRI,而不是FceRII,FcyRII或IgE结合蛋白(eBP)所介导.免疫标记研究进一步显示抗FcεRI mAb能特异性标记LC表面本研究首次证明表皮LC具有FcεRI.  相似文献   
9.
高亲和力IgE—fC受体介导IgE结合至郎格罕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秉鹤 Rieger  A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6):354-356,T002
正常人表皮郎格罕细胞能特异性结合IgE,这种结合能被针对高亲和力IgE-Fc受体单克隆抗体15-1完全阻断。然而,抗低亲和力IgE-Fc受体mAbMHM5抗II型IgG-Fc受体mAb,IV.3或乳糖则不能阻断IgE结合至LC。这些观察结果提示IgE结合至LC是通过FcεRI,而不是FcδRII,FeγRII或IgE结合蛋白所介导。免疫标记研究进一步显示抗FcδRImAb能特异性标记LC表面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儿童慢性非遗传性大疱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BP),疱疹样皮炎(DH),以及儿童慢性大疱性皮病(CBDC).CBDC一词是由Jordon等提出.他们指出CBDC不同于儿童BP,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基底膜带(BMZ)呈线形IgA沉积,而不是IgG沉积.也不同于儿童DH,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