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顺铂纳米脂质体的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顺铂是临床常见的具有放疗增敏作用的抗肿瘤药物,但由于其进入体内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而限制了放疗增敏作用的发挥,顺铂的缓释制剂有望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增加疗效,并降低毒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包裹的顺铂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选用C57BL/6N近交系Lewis肺癌荷瘤小鼠80只(肿瘤生长5~7d),分成两组,普通顺铂组(CDDP)和顺铂脂质体组(LDDP),尾静脉分别注射顺铂注射液和顺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剂量均为6mg/kg,于注射后不同的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肿瘤、肾、肝和肺组织,每个时间点各5只小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游离铂的含量。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DDP组小鼠在注射后游离铂立即达到最高血药浓度3.24μg/ml,并迅速降低,2h后在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游离铂。LDDP组小鼠注射后1h,血浆游离铂达峰浓度13.79μg/ml,是CDDP组峰浓度的4倍多。72h后血药浓度为1.04μg/ml,血中顺铂浓度呈明显的两相性变化过程,初始相顺铂浓度快速下降,半衰期为1.27h,其后第二相顺铂浓度缓慢下降,半衰期为19.47h。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新配方,使游离铂的血药浓度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初步达到了长循环,缓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 (LC-ESI-MS) 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浓度的方法。采用一步液液萃取法进行血浆样品预处理, 提取液为甲基叔丁基醚, 内标选用炔诺酮。色谱柱为Zorbax SB-C18 柱 (100 mm×2.1 mm, 3.5 μm, Agilent), 流动相为甲醇-0.2 mmol/L甲酸铵缓冲盐溶液 (包含0.1%甲酸), 采用梯度洗脱。选择离子监测 (SIM) 的目标离子为紫杉醇的[M+Na]+ m/z 876.5和内标的[M+H]+ m/z 299.4。方法学验证表明线性范围是1.0-400 ng/mL (r>0.998), 最低定量限为1.0 ng/mL, 方法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都小于9.0%, 准确度在6.8%以内。此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漪璇  毋丹  曹军宁  钱隽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43-146,158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甲氨蝶呤浓度,用于临床治疗的监测,并通过质谱对甲氨蝶呤的人体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方法血浆样本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后直接进样,以Diamonsil C18分析柱(150mm×4.6mm,5m)分离,流动相为甲醇和0.5%乙酸溶液(含0.3%三乙胺),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06nm。通过质谱全扫描(QLMS)和多反应监测-信息关联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MRM-IDA-EPI)获得甲氨蝶呤代谢物的质谱信息。结果甲氨蝶呤在0.05~1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提取回收率>95%,准确度在97%~105%之间,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均<5%。分析甲氨蝶呤代谢物的质谱信息,推断该代谢物为7-羟基甲氨蝶呤。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法研究紫杉醇的离子化方式、结构裂解方式及在人血浆中的主要代谢物。方法:紫杉醇对照品溶液经质谱进样,探索其一级质谱的电离规律和二级质谱的裂解规律。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紫杉醇在人体中的代谢物。结果:溶液中的添加剂对紫杉醇的离子化效率有明显促进作用,在ESI正离子模式下紫杉醇以m/z854的[M+H]+丰度最高。紫杉醇裂解过程以脱水和酯键断裂为主,产生多个碎片离子,其中m/z286信号最强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紫杉醇在人血浆中的代谢物有3个,以6α-羟基紫杉醇为主。结论:紫杉醇及其人血浆中代谢物的质谱行为研究,可为紫杉醇的质谱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药物代谢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钱隽  王漪璇  郁韵秋  李进 《肿瘤》2011,31(12):1103-1107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紫杉醇(paclitaxel,PTX)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ometry,LC-MS)检测方法,比较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paclitaxelliposomeforinjection,L-PTX)和常规紫杉醇注射液(conventional paclitaxel injection,C-PTX)在肿瘤患者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案。试验分2组,每组各8例患者,分别静脉滴注175mg/m2L-PTX或C-PTX,并于静脉滴注过程中的1.5和3h及滴注结束后的0.25、0.5、1、2、4、8、12、24、36、48和72h采集受试者血样。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单次静脉滴注175mg/m2L-PTX与C-PTX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血浆峰浓度(Cmax)分别为6455±2247和7400±1542μg/L;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0-∞)分别为14812±2846和21693±2657μg·h·L-1;血浆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30.5±7.3和13.7±3.2h;表观分布容积(Vz)分别为526.8±112.1和162.9±49.1L/m2;血浆清除率(plasmaclearance,CLz)分别为12.3±2.7和8.2±1.0L·h-1·m-2。经统计学分析,2组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包裹后改变了PTX的体内药动学特性,与常规PTX相比,脂质体制剂在肿瘤患者体内的分布特性和消除情况有显著不同,具有更好的组织亲和性与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