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床常遇到合病并病,以合方治之,药病相投,疗效颇佳,今附验案3则,以资说明.  相似文献   
2.
HIF-1α与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HIF-1α与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类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子宫内膜癌HIF-1α阳性表达率63.6%(28/44),正常子宫内膜为21.4%(3/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6.8%、25.0%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均与MVD呈正相关(rs=0.579,P〈0.01;rs=0.607,P〈0.01)。结论: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可能在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到恶性转变过程中,以及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并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3.
临床多选题     
答案与题解问5:答案为C。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危及产妇的生命。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当诊断子宫破裂后,不宜再行阴道检查,因为此时病人多处于危重状态,不必要的阴道操作,会扩大组织的损伤,增加出血量和感染扩散的机会。此时应就地抢救,在充分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剖腹探查,术式选择要依患者具体情况审慎处理,如果患者无子女,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并且破裂口边缘较整齐者,可行修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炎是幼女常见疾病之一,通常由非特异性致病菌感染所引起.近年来某些性病已在国内发生,且呈蔓延趋势,因此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发病也明显增多,严重地影响幼女的身心健康.为了预防和治疗幼女淋菌性外阴阴道炎,本文收集了三所医疗单位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相似文献   
6.
由于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缺氧是大多数肿瘤发生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是缺氧条件下肿瘤细胞产生的一种核转录因子,调节缺氧反应基因产物的合成,在肿瘤血管生成、细胞能量代谢中起调控作用。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从而有利于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7.
肇丽杰  王永来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49-5051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肝细胞受体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率及相对含量,并分析二者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EphB4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5)。EphrinB2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率和相对含量也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P<0.01)。②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5)。二者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进展以及恶性程度有关,二者表达趋势呈现一致性,检测EphB4/EphrinB2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Fhit蛋白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或高增殖率分别为100%和10%;非典型增生内膜中Fhit蛋白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或高增殖率分别为66.7%和11.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表达阳性率或高增殖率均为54.4%。Fhit蛋白与肿瘤组织的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Fhit蛋白表达阳性子宫内膜腺癌中PCNA高增殖率为36.7%,Fhit蛋白表达阴性子宫内膜腺癌中PCNA高增殖率为79.9%,二者呈负相关。结论①Fhit蛋白和PCNA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在子宫内膜由良性到恶性的转变过程中,以及恶性肿瘤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②Fhit蛋白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较高的增殖能力,可能与Fhit蛋白缺失有关,后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增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③Fhit蛋白可能作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标志,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向。  相似文献   
9.
经腹腔镜手术(体外法)切除卵巢良性畸胎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 (体外法 )处理卵巢良性畸胎瘤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6月对 2 7例卵巢良性畸胎瘤患者行腹腔镜体外法手术。镜下穿刺吸出囊液 ,固定囊肿并牵引出体外 ,再行囊壁分离重建卵巢后送回腹腔。肿物大小 2 .0~ 9.5cm ,双侧卵巢病变者 3例 ,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者 5例。同时期腹腔镜体内法手术患者 13例为对照组。结果  2 7例患者腹腔镜体外法手术均获成功 ,平均手术时间 70min ,与对照组 (平均手术时间 99min)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体外法术后盆腔积液量明显少于体内法 (P <0 .0 5 .)。术后平均住院 4 .5d ,全部病人经随访 1年 ,无不适主诉 ,术后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体外法行良性卵巢畸胎瘤剥除手术是一种安全、省时、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组织β-连环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β-连环素(β-c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1例子宫内膜癌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β-cat的表达。结果31例子宫内膜癌74%为浆/核聚集表达,明显大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其中Ⅰ期为84%,明显高于Ⅱ、Ⅲ期(P<0.05);内膜样腺癌为88%,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癌(P<0.01),且60%分化良好,P<0.05。不同肌层浸润深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cat聚集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与早期、分化良好的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